浙江在线08月24日讯 要问昨晚的七夕夜哪里最热闹,毫无疑问就在市区的天妃宫里;要问哪里的七夕最有传统文化气息,依旧是在天妃宫里。
着汉服,行汉礼,祭织女,放河灯,穿针乞巧……在一个被巧克力和玫瑰花笼罩的“中国情人节”里,一群年轻的汉服爱好者却在天妃宫里身体力行着用传统的方式过七夕。由本报联合市文保所、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汉韵衢风”衢州七夕汉服乞巧典礼在市民高涨的热情里开场。这不是“穿越”,而是一次“回归”。
传统文化召唤相约天妃宫
昨天下午6点,乞巧活动进入紧锣密鼓的最后半小时准备。在现场,已有7位同袍(汉服爱好者之称谓)穿上了华美的汉服,在古朴的天妃宫里越发彰显着古典美。穿着粉色曲裾的主持人徐忆告诉记者,当天有20位同袍过来,“有从龙游、江山过来的,有从金华来的,还有法国的同袍呢!”“这是衢州第一次大规模的汉服活动,谁都不想错过。”
这时观众陆续进场了,有的市民早早地就在天妃宫的二楼厢房里占好了位置,有的则转悠着观看汉服与七夕的介绍展板,有的则写下了自己的心愿挂在一角的祈福绳上。
6:20,不断赶来的观众还在电话通知着朋友快来。
从衢化赶来的王春丽奶奶说:“我们一家都是看了衢州晚报过来的。为了赶时间,我们晚饭还特地提前了一个小时吃呢。活动好啊,我带孙女过来也是想让她了解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林霜与蒋军是一对90后情侣,他们告诉记者,“以往我们只知道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却不知道有什么习俗,然后按照洋人的过法过,这次过来学习学习。”林霜说。
六点半活动即将开始,天妃宫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新来的观众索性席地坐在了天井里。
“看来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力量啊!”市文保所副所长占剑乐呵呵地说。
着汉服乞巧让七夕回归本原
6:38,活动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了帷幕。“七夕是我们先人祭星的日子,也是一个女性的节日。这一天每家的姑娘都要通过祭拜织女、穿针或投针的方式乞巧获得聪慧与灵巧。今天就让我们寻着先人的足迹,过一个传统的七夕。”身着汉服深衣的司仪致辞过后,主持人邀请主祭登场。身着蓝色曲裾的衢州姑娘小叶,与身着白色襦裙的江山姑娘小郑以及身着黄色襦裙的法国姑娘莉莉一同登场了。
“姑蔑信女,正冠理裳,罗袖引针,祈巧高堂。竭诚祝祷,合礼惶惶,乞吾所冀,悉可得偿。赐我手慧,温润贤良,保我父老,福寿安康。仰祈双星,佑我霓裳,振我威仪,兴我礼邦……”念完祝文后,主祭开始了祭拜。随后其他的同袍按照顺序登场祭拜并上香。祭品里有桂圆、瓜子、花生、枣子、榛子,也就是“五子”。
祭祀环节后,进入穿针乞巧活动。七位同袍跪坐在香案周边,两位执事递上了插有七枚针的莲藕,让同袍们比赛穿针。针孔虽说是细小,可同袍们的手也灵活,第一名的只用3分钟就“得巧”了,被封为当日的巧娘。而其他6位同袍也在10分钟内“得巧”。随后,主持人邀请6位小朋友上台穿针乞巧,憨态可掬的小朋友在10分钟内最多的也只穿成功了3根针,倒是他们五花八门的姿势逗得观众忍俊不禁。
“有意思,很有意思。活动让七夕回归到了‘乞巧’本义,你看外国人都来参加,说明我们传统的东西并不比西方的差。”王书根老人赞道。
如梦霓裳是汉族的身份象征
仪式的最后,来自龙游的同袍“东风”向观众介绍起了汉服。“每当56个民族齐聚一堂的时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而我们汉族却穿着西方的服饰呢,是不是说我们汉族就没有自己的服饰?不是的,我们的汉服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礼仪制度是共生共长的。只是在清朝初年,统治者下达了剃发易服令,使得我们的汉服中断了近400年。你们看到的韩服与和服都是由我们汉服演变过来的。”
随后,“东风”将其他几位同袍请上舞台,向观众介绍汉服的类型,“这是襦裙,一般日常中穿着;这是曲裾,是在正规的场合里穿的……”
7:30,同袍们结伴前往信安湖畔放了许愿河灯。夜幕下,飘逸的裙衫更显得迷人,不少市民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甚至与同袍们合影。
“东风”告诉记者,“对于女生,霓裳就像是梦一样。”
衢州汉服群的群主张风劲告诉记者,衢州的汉服起步比较晚,不过这次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期待看见更多的同袍。穿上汉服,我们不仅找回了汉族的服饰,更找回了自己的身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