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3000亩竹林寄托板场村民希望——翠竹峰前是我家
2012年08月27日 06:15:50

  浙江日报讯

  [-乡村名片]

  板场村:位于泰顺县最西部的狭长山谷中,与福建省寿宁县一山相隔,生态环境优越。现有村民349户1500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主要作物有毛竹、水稻,去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

  村支书:梅付潘

  村委会主任:潘良华

  沿着一条蜿蜒狭长的溪谷,我们来到了浙闽交界的板场村。时值正午,村中人烟稀少,格外宁静。59岁的村民潘何英,刚从菜园摘菜回来。她说:“年轻人都在外面,大多在罗阳镇上买了房子。”

  热情的潘何英,邀请我们到她家坐坐,还泡了解渴防暑的凉茶。我们问:“村里没啥产业吗?有没有什么资源?”这时,潘何英指着远处的高山,打开了话匣子。

  板场村有宝贝——苍茫的3000亩翠竹林。在偏远的浙闽边界,板场村民曾倚靠这些毛竹和山脚的水稻田养活孩子,供他们念完书,走出幽长的峡谷,在外开创天地。“走出去,就别回来了。”这是父母的嘱咐。

  20多年前,公路还没有修到岭北。当时30多岁的潘何英,拖着三四十公斤重的毛竹捆,跟在丈夫身后,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一步步挪向罗阳镇。20公里路,3小时行程,瘦弱的肩膀被磨出血泡。

  而今,板场人再也不用拖着毛竹往镇上走了。10年前,水泥路铺到了村口。每逢毛竹砍伐时节,收购商就会开着货车,直接进村装上毛竹运走。去年每百斤毛竹的价格,平均30多元。然而,近年来,很多村民却望竹兴叹、不知所措。

  因为年轻人大多在外闯荡,壮劳力又在镇上的企业上班,砍毛竹这种又累又危险的重活,几乎没人乐意接手。潘何英的丈夫去世后,她就把竹林包给别人砍伐。去年工钱开到了每天200多元,还是很难找到帮工。

  61岁的老汉徐振富,因为不忍舍弃竹林,又叫不起帮工,每到毛竹砍伐季,仍然坚持上山。老人拖着百来斤重的毛竹往山下走,近则1公里,远则2.5公里。“拖不动,就只好让它荒着了。”老汉无奈地对我们说。

  岁月静淌,山上的竹林苍翠依然,但山下的村民已白发苍苍。老去的村民,已搬不动、守不住这片竹林。“几十亩竹林,4年砍伐一次,每次付完工钱,就只剩下几千元了。再这样下去,只好放弃了。”潘何英说。

  “85后”大学生村官、板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罗东晓,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觉得这片竹林,是板场村的宝贝,不应就此放弃。

  “村里上报了修建林间作业路的项目。如果拿到政府补贴,再加村民集资,把林间作业道修好,货车开到山脚,毛竹下山就容易多了。”罗东晓说,此外,要想办法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既让壮劳力在家门口就业,又能重新带活毛竹林。

  我们希望,罗东晓的这剂“药方”,能够早点发挥效用,让培育了这些竹子的村民,在年迈力衰时,依然能够获得竹林的回馈。

  相守且相依,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之一。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邓国芳 实习生 程圆霏 见习记者 夏丹 编辑: 崔晓宇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清廉之风拂乡村 黄岩澄江街道创建廉洁村活动纪事
  • 上半年农家乐收入破5亿 湖州乡村旅游步入转型期
  • 青田:祯旺乡村党支部你追我赶争先进
  • 清凉村的桃林春华秋实——桃花源里说丰年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