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古井贡酒发布了今年的半年报,相比营业收入和净利的大幅增长,更引人注目的是年报中披露,古井贡酒从实际控制人的附属企业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以市场价格采购酒精4551.49万元。
根据食品商务网上当前报价食用酒精为6900元/吨计算,这笔钱可采购酒精数量至少为6596吨。业内人士指出,购入这么多食用酒精,用途只能有一个,就是勾兑白酒。
这种质疑很快得到了古井贡酒方面的回应。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叶长青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承认,古井贡的一些低端产品的确使用了食用酒精,但绝对符合国家标准。
但这一表态并没有为此事画上句号。一些业内人士继续爆料,称市面上六七成白酒为酒精勾兑的,纯粮酿造的酒少之又少。
那么,勾兑白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酒精勾兑的白酒是否对人体有害?既然是行业普遍做法,又为何让企业三缄其口呢?
什么是勾兑白酒?
“勾兑是白酒酿造工艺中的点睛之笔。”说起勾兑,在杭州做了17年白酒酿造的酿酒工程师马总工认为大家存在一些误解,“白酒勾兑非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酒精加水,而且是决定一款白酒特点的关键。”
举个简单的例子,酒厂有不同车间,每个车间酿造出来的白酒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后期在口感、香味上进行统一,使酒的品质更完美,更符合品牌的统一风格。这就需要勾兑技术。再比如,一般纯粮酿造出来的酒酒精度会在50度以上,不进行勾兑不但口感不好,而且喝后很容易上头。
马总工说,白酒勾兑既有基酒和基酒之间的组合和调味,又有基酒和食用酒精之间的调配,“一般来说,除了高粱酒、荞麦酒等,国内大部分白酒都需要勾兑环节。像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等世界名酒也都是用高品质的基酒勾兑出来的。”
昨天,古井贡酒在证券市场发布了一则公告,指出公司在酿酒工艺上采用了两种方式,其中年份原浆系列均按照古井贡酒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生产,而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
根据国标GB/T20822-2007固液法白酒中规定,国内白酒工艺一般有三种,固态法、液态法和固液法。其中固态法,也就是古井贡所称的“纯粮固态发酵生产”,是指用大米、高粱、小麦、大麦、青稞等粮食和豆类等为原料,加入富含微生物的曲块,没有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
“这种工艺出来的白酒之后要加水勾兑,或者用相同工艺的白酒进行勾兑。”马总工说,因为固态法采用纯粮酿造,对原料和工艺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一般会作为高档酒销售。
液态法白酒简单说就是,用食用酒精加上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成白酒。至于古井贡所提到的固液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外加液态法白酒勾调成酒。
酒精勾兑的白酒有害吗?
“相比固态法,液态法工艺的成本要低很多,酿酒的时间周期也短,现在被很多酒厂采用,主做中低端品种。”马总工说,消费者经常把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搞混,实际上,食用酒精主要从谷类、水果、蜜糖等含淀粉作物中提炼,正常饮用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事实上,用食用酒精配置白酒的课题最早出现于粮食极度短缺的1962年,但由于酒精质量不达标和香料产品欠缺而搁置。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食用酒精质量越来越高,推动了液态法和固液法工艺的铺开。
“虽然采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在口味上无法和固态法制成的白酒相媲美,但如果在勾兑时工艺技术高,还是能制出口感不错的白酒。”马总工说。
不过,马总工也指出,国家对于食用酒精勾兑成的白酒在标签上有明确规定,即在酿酒或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水和食用酒精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在这点上,业内很少有企业严格执行,而仅靠消费者的经验很难区分一款白酒到底是采用何种技术制成。”
酒企“兑而不标”隐瞒消费者
虽然古井贡酒的做法并不和国家标准相违背,但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国内白酒领域的这一普遍性做法并不了解,何况大多数中低端白酒并没有标明是用什么方法酿制。“几乎所有白酒在做广告时都打着纯粮酿制的旗号,是对消费者的一种错误引导。”一位消费者说。
从古井贡酒历年的年报来看,其自2009年开始从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酒精以来,采购金额从1542万元上升至去年的4579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就高达4551万元。
如果算上古井贡酒,这已是今年第三家白酒企业身陷“勾兑”酒的漩涡中,另两家分别是郎酒和洋河,均被媒体质疑实际产量低于实际销售量,存在对外收购散装酒勾兑自有产品的可能。
显然,在白酒业界,从外购买食用酒精或者基酒已经是普遍现象。按照业内人士的估算,一吨6900元的高质量食用酒精生产出两吨38度的白酒,每500ml的成本不超过15元。如果选用质量一般的食用酒精,成本还会更低。
财经作家,曾经采访了酒鬼酒公司,著有《酒鬼记》一书的郑作时将行业内默认做法称为“灰色地带”。
“白酒行业很多大酒厂短期内无法扩大产能,依靠从小酒厂采购基酒勾兑后占领市场,这已成为很多名酒故乡那些小酒厂的生存之道。”郑作时说,这点和服装行业的做法很类似,但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穿衣服很少会影响健康,喝到肚子里的酒就存在质量风险,“消费者信任的是酒厂的整个生产工艺,虽然这些基酒可能没有品质问题,但让消费者认可需要资源投入,于是很多酒厂选择干脆不说。”
马总工说,如果企业一开始就说清楚反倒可能没那么多麻烦,但现在大家都怕产生负面影响,破坏品牌形象。
而这一扩产方式的背后是白酒企业“投广告,抢市场”的经营战略。相比投入大量资金建厂扩产,很多白酒企业更愿意选择立竿见影的营销方式。时至今日,白酒广告依然是曝光率最高的广告之一。
这种只顾宣传不顾产能的情况也让郑作时想到了当年的秦池,“1995年和1996年秦池接连抢到央视标王,结果在1997年的时候被媒体爆出旗下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导致当年营业额从上一年的9.5亿元下降到6.5亿元,从此一蹶不振。”
据都市快报 记者 梁应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