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8日讯 昨天下午,严小姐像往常一样回到住处,掏出电子感应钥匙在门口一刷,径直进入房间,打开空调,冲了一个热水澡,然后接上网线开启手提电脑。
这不是宾馆,也不是高档小区公寓,而是温州市区一个“城中村”里的一间出租房。
来自丽水的严小姐在温州“漂”了5年,频繁更换居住场所,年初终于在鹿城区滨江街道宏源社区山下村找到了“幸福小窝”。当地村民美其名曰为“单身公寓”,目前总数已增至825套。
大学毕业后,严小姐应聘成为市区一家教育机构的培训老师。“在温州我买不起房,小区公寓租金又高,这几年都租住在‘城中村’的民房里。”她说,这些出租房虽然租金低,但环境普遍很差,还要担心小偷“光顾”。
现在,单身公寓门口有电子防盗门,必须刷卡才能进去。楼层还装有摄像头,房间里各种设施就像宾馆一样,而且每月租金只需550元。要是多花点钱,还可以入住面积稍大且带厨房的单身公寓。
山下村位于市区学院东路南侧,是温州市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租住着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负责出租房管理的滨江街道安检员韩志勇说,当地村民大部分以出租房屋为生,用木板将民房隔成多间简易出租房,平时只管收房租,其他一概不管,存在着大量治安隐患。
去年10月,韩志勇进村调查统计时发现,80后、90后新生代务工者已成为租客中的“主角”,一些脏乱差的出租房入住人数比往年减少了四成左右。
58岁的村民陈康暖嗅到了这一变化蕴藏的商机,去年年底率先将家里4间老房子改造成28套单身公寓,装修尚未完毕就被预订一空。他算了一笔账:出租房改造总共花了27万元,每套公寓每月房租按面积大小和配置从550元到800元不等,不到一年半就能收回成本。
“出租房改造前只有24个房间,每间房子每月租金只有150元,而且租的人很少,万一发生火灾,全部家当就泡汤了。”老陈说,现在把房间隔离设施全部换成符合消防标准的防火板和水泥墙体,还配备了灭火器、逃生绳、手电筒和简易呼吸面罩等“四要件”,收了房租心里踏实多了。
老陈此举一炮走红,整个山下村掀起了一股改建单身公寓的热潮。最近,山下村后巷18弄2号刚刚改建成30套单身公寓,5天内就被租客“瓜分”完毕。房东叶君飞说,与其守着原先的出租房担惊受怕,不如改造升级,届时“城中村”要拆迁,投资成本早已收回,何乐而不为呢!
“出租房管理一直是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入室盗窃率居高不下。”鹿城公安分局黎明派出所副所长倪肖剑说,山下村在市区率先自发改建单身公寓后,入室盗窃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9%,起到了社会资源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不可替代作用。
长期关注“城中村”现象的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博士王新认为,新生代务工者囊中羞涩,但又希望住得体面一些,这是当前社会潜在的一个庞大需求。民房在合法前提下升级换代为单身公寓,使租客、房东和社会管理者三方得利,这项创举值得借鉴和推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