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8日讯 “白碗泡茶吃,白碗泡茶吃清凉……”文成培头民族小学的教室里,几名小朋友正跟着老师学唱畲族民歌《泡茶歌》。从2006年开始,该校系统开展汉语、畲语双语教学,每周固定两节畲语课,教材是老支书钟维禄等老一辈人收集整理而成。“村里畲族老人说畲语还挺习惯、顺口,不过由于没有文字作为其载体,年轻一代中使用畲语的越来越少。自编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正是为了应对畲语失传的危险。”大学生村官钟海敏虽是土生土长的培头人,但也很遗憾自己畲语说得“不溜”。
培头民族村位于文成黄坦镇西北面,已有300多年历史,下辖牛塘、呈山底、培头、红星、和平丘、林斜、山林7个自然村,畲族人口817人,占总人口数的61.5%,是文成县畲族人口集中的聚居村之一。在培头,至今还留传着关于凤凰的美丽传说,村民们都认为培头优美的山水吸引了凤凰栖息,并将凤凰视为图腾。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开发不足、缺乏经济支柱,培头发展相对滞后,躲在山沟沟里的“金凤凰”始终无人识。
“把畲族宝贵的文化保护好、发展好,然后,再以文化为支点撬动经济发展、村居建设,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文成县原人大副主任钟金莲退休七年来,一直为培头的发展奔忙。她告诉记者,一个打造特色村寨的项目已经敲定并正启动实施,“目标是到2015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去年,培头民族村钟氏宗祠的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里面展示着500多件畲族人民生活用具。这些都是钟维禄历时10年,挨家挨户搜集得到的。“再不收集起来都要消失了呢。”他一边说一边带我们参观正在修缮的祠堂:“在廊道、厢房设立关于畲族文化历史、生产生活的图文展览橱窗和专柜;巩固祠堂内的戏楼,作为畲歌畲舞的表演舞台……”
据了解,钟氏宗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有200多年历史,将成为培头畲族文化的浓缩。与此同时,整个村居的立面改造也在同步进行。记者看到,每家每户屋外都在架设木质横梁、柱子,飞檐上雕刻了培头的象征——凤凰。村后的金钟山上,一个由6000个阶梯组成的景观步道正在开凿。村主任钟松夏告诉记者,发展旅游业将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结合向日葵、桔子等采摘游,今年将建20家以上集餐饮、休闲、娱乐、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农家乐;建设畲族文化展示公园、风情步行街等,就近吸引邻近景区充足的客源,从而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游、民俗游。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