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28日讯(通讯员 温学明 李惠莉)近日,浙江省电力公司开展“走进国家电网”媒体采访活动,邀请了十几家媒体的记者走进余杭,探索余杭供电局农村安全用电强基固本工作,感受国家电网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满足用电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现在农灌线路偷电基本杜绝,电费省了一万多,更重要的是安全隐患大大减少,而且村民谁家需要用电方面的服务,村用电服务员就可以及时帮助解决。”提起近三年农村电力服务上的变化,余杭区仁和街道葛墩村村民委员会书记陈叶根赞不绝口。而这一切变化得益于2009年以来余杭供电局开展的“村镇•电力服务共建”模式。
电力“盲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据悉,多年来,农村农用线路缺少运行维护,设备硬件状况较差,人畜触电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农村群众安全用电意识较为薄弱,农户家中不安装家保,或者虽然安装但未投入使用,致使发生人员触电事故时不能及时切断电源,造成人身伤害;农村群众表后线故障缺少专业维修人员帮助维修,埋下安全隐患。这些都直接损害了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国家电网公司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强基固本政企联动成效显著
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中央农村发展战略,落实“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发动农村群众参与,通过完善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责任体系,强化防范措施,以人为本多维度开展用电安全宣教,根本改善农村用电安全状况,使农民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构建和谐的农村供用电环境。
仁和街道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乡镇。2009年9月28日,该局与仁和街道政府与签订的《村镇电力服务共建协议》。政企联动,搭建电力服务共建合作平台,规范提升农电管理标准化水平,全面开展农村农用生产线路隐患排查。借力科技,提高漏保安装率与投运率水平,宣传引导,加强农村群众安全用电意识。同时,根据协议,各村自行聘用一名具有相应资格证的用电服务员,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线路和村级路灯等集体资产的建设和管理,同时维护居民漏电保护器的运行和提供表后线服务。该局协助各村开展村用电服务员电工作业资格培训、取证,并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考核,用电服务员协助供电局做好用电监督等相关工作。
记者团前往仁和街道花园村夏家桥台区,实地考察了标准化台区建设,听取了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讲解,深深地体会到电气化建设为新农村的发展做出的重大努力。
“看,村子里原本老旧裸导线换成了安全性能更高的绝缘导线,杂乱无章的电线如今变得整齐划一,入户线做工精致、表箱改用了高质透明箱体,整体给人一种清爽整洁的美丽感。”花园村用电服务员沈浩法急切的拉着记者诉说着如今的变化,“随着花园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逐渐完善,用电质量提高了,农户们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现在电网的架设成为村落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2012年,按照余杭供电局“你用电我用心”实施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方案,试点地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率和投运率均达到100%的目标,仁和街道通过总保、中级保护、家保三级保护相互配合,有效控制故障停电范围,提高了保护器的投运率和正确动作率。为提升台区漏电保护装置水平,在花园村夏家桥台区试点,引进科技管理方式,建立两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远程监控系统,使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和电脑远程实时监控负载电压、漏电电流,进行远程分合闸控制,大大缩减了线路抢修恢复供电时间,有效提升线路供电可靠率。
仁和街道的农村电网结构日益坚强,低电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户的用电得到保障,投诉率和事故发生次数明显减少。目前,村里出现电力故障后,村用电服务员能够及时赶到事故现场,一般用电服务员到达故障现场时间为30—50分钟,比以往有较大改善。
拓展共建从“探路”走向“提速”
“试点见成效之后,整个政策大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首先,现在国网公司高层比较重视,省公司也要我们定期汇报,我们胆子更大了,方向也更明确了。其次,区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像区安监局、经信委,农业局等部门都愿意和我们合作推动这项工作。而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以前是我们推着他们走,现在是他们推着我们走。最后,从我们内部来说,原来是领导作为一项任务布置下去,现在当地营业所主动要求去做,因为他们认识到这对社会满意度的提高有好处。”该局负责人在接受浙江台记者采访中说道,“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一模式,建立长效化的机制,将仁和作为典型经验,逐渐推广到全区每个村镇,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 临安电力用智能手段“集抄集收”管理系统起获窃电用户
- 打造人才培养样板 初探杭州市电力局大实训基地
- 永嘉电网负荷再创新高 电力员工严防台风来袭
- 阶梯电价如何计算 常山电力职工上门解惑
- 桐庐媒体现场观摩电力工人带电作业:两小时恢复供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