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9日讯 也许,你是个不折不扣的爱书之人,每天睡觉前,定要开卷有益。
也许,你每天被繁忙的工作剥空了内心。很想找个理由,放慢脚步,给自己的灵魂充充电。
那么,请到漂流书亭来吧——9月11日,本报联合钱江新城管委会共同推出的“漂流书亭”将在钱江新城城市阳台正式启漂。这是今年杭州市第二届学习节,钱江新城管委会和钱江晚报共同打造的一项活动。
我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让这座城市飘满书香,传递文明。
接下来一段时间,本报将不断带给大家“漂流书亭”的相关信息,比如书亭长什么样子,书亭内会有什么书籍等等。此外,本报还要向大家征集“漂流公约”以及想捐的书籍,听听大家的意见,最想看到什么书能“漂”起来。
书亭已定稿:三层简洁风,还有实用的遮雨棚
“漂流书亭”共有50座,摆放在钱塘江边的城市阳台一带。在这么惬意的地方看书,书亭的模样自然也得别致。
昨天,“漂流书亭”的设计方案已经正式定稿,书亭由中国美院负责设计。从效果图看来,书亭的气质很古典,简洁大方。总共三层书架,还有一个大大的遮雨棚,雨棚的下方,是一句漂流书亭的主旨“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去”。
美院的沈老师说,书亭的材质是防锈的钢板,外围还会加上玻璃,方便夜间上锁。书架宽70厘米,一般算来,每个书亭放下50本书是没问题的。
另外,书亭的上方以及两侧都有一个装饰图案,看着像浪花,“其实,这个图案来自一种如意纹,设计的初衷也是因为书亭就放在钱塘江边,浪花的图案和此处的氛围比较搭。”
这两天,“漂流书亭”具体的放置还在一个个敲定。按照目前的设想,城市阳台的主阳台上,可能放置2座,中央的波浪文化城上方也会有几个,其他的都将分布在主阳台两侧的副阳台上,范围从钱江三桥一直到庆春东路之间的沿江公园,将会结合公园的绿化来布置。
在这里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如果顺利的话,大概下周我们就可以看到第一批装好的漂流书亭。
有老师、有老人,还有出版社,捐书潮已经掀起来了
上周二,“漂流书亭”征集书籍的消息一出,要来共襄盛举的市民就打爆了报名电话。
第一个打来捐书电话的,是一位名叫仇名虎的退休教师。仇老师捐了10册书,包括《黄宾虹传艺录》、《徽学研究文集》、《徽学论丛》等。
仇老师说,自己曾捐了700多本书给母校十四中。“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图书漂流,但听到这个想法,就觉得很有意义,想尽点绵薄之力。”
还有一位87岁高龄的梅爱文老太太,捐出了她最爱看的《小说月刊》、《作品与争鸣》等刊物共41册。
梅老太太自己就是一个爱书之人,她一个月至少要看三本书。“与其让书躺在家里睡大觉,还不如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梅老太太的心声,她希望,把自己喜欢的书都分享给大家。
除了他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社长傅里甫前天得知后,昨天凌晨特地打电话和钱江新城管委会敲定:捐出500册书。这些书包括世界经典名著、少儿文学、校园文学、科普类的,都是小朋友比较喜欢的。
傅社长说,他们出版社每年都坚持做捐书的活动,比如定向资助农家书屋、捐书到四川等贫困小学。正是因为这些公益活动,他们出版社刚刚拿下国家给予新闻出版单位的荣誉——“青年文明号”。“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坚持办下去,我们出版社会鼎力支持。”
“漂流公约”请你来写,不过拒绝“一二三四”
书有了,书亭也有了,但书怎么漂起来,还得有个章程,这就需要一份关于如何“漂流”的公约了。
在我们的设想里,它会告诉我们,图书漂流需要我们彼此的信任,对知识的尊重,还有那份最坚实的存在——爱读书,爱分享。我们很希望,按照这个公约,这些书架上的书籍,能真正“漂”起来,“漂”到最被需要、爱护的地方去。
所以,我们想邀请大家,为这场图书漂流拟定一份“漂流公约”。
在我们的理念中,这份“公约”应该不同于一般的规章制度,严肃的“一、二、三、四”,让人抗拒。
相反的,它可以是一首小诗,文字优美,内容明确,让大家心照不宣就能遵守规则;它可以是微博体,凡客体……我们欢迎各种创新,只要字数不超过140字,文字或优美,或活泼,明确阐述“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的规则和意义即可。
此外,如果你是平面设计的好手,也可以开动脑筋,想想这个公约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会最显眼,让人过目不忘。
想来投稿的,想提意见的,想捐书的,想告诉我们你最想看什么书的,都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068。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