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乡村名片]
川南新村:位于开化县杨林镇西南部,与江西三清山相连。全村816户、2898人,人均年收入4627元。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村支书罗来荣
村委会主任吴跃文
这里是钱塘江源头之一,背靠王山,丰富的森林资源让这里成为浙江林业建设十大基地之一。
在茂密的树林里前行,碗口粗的小树长得郁郁葱葱,却很难寻觅大树踪影。“经过这么多年,村民才知道,守住绿色才能创造财富。”罗来荣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态的故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丰富的森林资源,伐木烧炭成了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虽然利润薄得可怜。
烧炭是最毁山的事情,1亩山林最多烧1000公斤炭。小树木不经烧,村民专挑大树砍。一棵直径10厘米的大树,成长期至少要十几年。村民一哄而上砍树烧炭,2万亩山林砍伐一空。
1998年“7·23”洪灾,没有绿树守护的川南,在山洪面前不堪一击。“村里的桥、路、防洪堤全被冲毁,王山水库也大面积损毁。”罗来荣说。
借着山道被毁的契机,罗来荣带领村干部把王山“封锁”起来,严禁村民乱砍滥伐。“一旦发现村民砍伐树木,没收不说,最高罚款5000元。”今年45岁的护林员李延华说,封山后两年,村民多有怨言。
为此,村两委班子开动脑筋。偷砍树木的村民被查到,需要在村里的大晒场放一场电影——这样的村规民约应运而生。罗来荣说,从刚开始怕重罚、丢面子,到逐渐尝到守林护林的甜头,偷伐林木的村民越来越少。
从2000年起,开化县不断加大造林的补贴力度,村民造林每亩补200元。随着木材价格一路飙升,村民手中的山林也不断增值。罗来荣算了一笔账:1亩山林每年产15立方米经济林木,每立方米至少卖1000元,人均3亩山林,相当于有40万元存在山上。
逐渐恢复的山林,也守护着村庄的安全。2011年“6·19”山洪再次来袭,村里只有少数林道、堤坝被毁,远没有1998年的山洪破坏力大。
“山封了,我们吃什么?”当年村民的不满,如今已转变为川南新村创富的动力。他们利用自己守护的这片绿色,创造新的财富。
石蛙养殖厂老板叶理荣利用钱江源头清澈的溪水,带头在村里搞起石蛙和清水鱼养殖。
2011年,川南村被规划为粮食生产基地、茶叶毛竹基地、吊瓜西瓜基地,还有蚕桑基地,形成独特的观光农业。
“这里是天然氧吧,我们正和旅游公司接洽,开发针对老年人的特色疗养旅游。”罗来荣说,等筹集到资金,村里还要建山村疗养会所,吸引全国老年人前来疗养度假。
罗来荣和村民坚信,守住绿树青山,照样能迎来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微言乡村]
江晨:立足生态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从最初的砍树烧炭到现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足见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马悦:前有千亩良田,后有万亩山林,川南村走上生态开发的道路。相信这里的“天然氧吧”会成为黄金旅游线路。
朱建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学会了保护生态,懂得了经营生态。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使护林护绿、保护生态成为自觉行动,形成了“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更注重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徐祝安:这山、这村,这树、这绿,竹林婆娑,一水如镜,飞珠溅玉,花间莺语,川南新村人用自己的坚持换来的美丽山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