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前几天,当义乌市上溪镇的贫困户李明熙收到一笔3000元“农作物管理时间拍卖款”时,激动地拉住“义工之家”负责人金利宾的手,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如果没有金利宾,李明熙可能至今仍在种植卖不出好价钱的土豆,甚至负担不起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好在,一个名叫“爱心农场”的创意计划,让他可以在淘宝网上拍卖农作物管理时间。
按照这个计划,购买者只要拍下农作物一季生长时间,就将得到一块地一季的收成。这种颇具创意的帮扶模式,不仅把社会上的点滴爱心汇聚在一起,也让一个个贫困家庭有尊严地得到帮助。
爱心农场,收获满满
“看到他们都来地里收菜,心里挺高兴的。”在距离村子不远的“爱心农场”,李明熙正在仔细查看花生的成熟情况。妻子病逝,他独自抚养两个尚在念书的孩子。日子依然艰辛,但这一年来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让他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
“现在很多人都来我地里摘菜,我拿的是自己的辛苦钱,踏实。”李明熙告诉记者,因为家境贫困,早在两年半前,“义工之家”就开始资助他的两个孩子上学,但在李明熙看来,拿人家钱的感觉总归不太好,“有些不好意思”。
与他持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义工之家”负责人金利宾对此印象深刻,做了5年爱心助学,一开始他也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用钱来资助别人。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问题不少。
“比如,有个受助高中生偶尔碰到一个家境比他更差且残疾的初中生后,就坚决拒绝资助,说觉得不好意思;还有的学生或家长直接表露自卑感,一开始就表示不需要资助。所以,我们就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利宾说,从此,他和伙伴们开始寻求新的资助方式,“爱心农场”应运而生。
拍一块地,献份爱心
根据每户人家的实际情况,“义工之家”把受助者家的土地分成若干块,以淘宝拍卖的形式,拍卖学生家长的农作物管理时间,一般为每块地一季度350元。
购买者在拍下受助者一个季度的管理时间后,就等于获得这块地一季的收成,由受助者代为进行农作物管理。如果农作物生长不好,购买服务时间的人可以要求全额或部分退款。“义工之家”联系当地一家企业为“爱心农场”提供1万元的风险赔付金,专门用于因不可抗因素导致的农作物绝收或种植失败的风险赔付。
“这种模式,等于让贫困农村家庭不仅通过自己的资源和劳动获得了收入,而且不必担心农作物销路和各种灾害风险,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有尊严的帮助,也是一种有保障的帮助。”金利宾说。
今年3月起,“义工之家”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了3户贫困家庭作为试点,分两期进行农作物管理时间拍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计10亩左右的土地共被分成44块,在网店上架后的很短时间内,先后被26名爱心人士陆续拍走。成为首批受助对象的李明熙一家,也因为这种特殊的帮助模式,收入一下子提高了整整两倍。
公益慈善,融入生活
不过,在实际运作中,这种创新的模式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因为农场路途遥远,有的竞拍者在拍下管理时间后,直接说以后种出来农作物不要了,让对方自己处理。”金利宾告诉记者,“虽然在竞拍时他们肯定是出于爱心,但他们对于受助者劳动成果的态度,却让受助者有些受伤,也与‘爱心农场’提倡的宗旨有所违背。”
为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8月初,一家名为“艺禾果蔬店”的爱心农场实体店在义乌丹溪北路开业了。店主是“义工之家”的两名年轻义工。他们表示,这家实体店将帮助贫困家庭代售地里的蔬菜,同时代理销售某品牌的熟食产品,以半公益半商业的模式让爱心继续下去。
“义工之家”的这一系列创意公益,引发众多市民的关注,也因此受到一些质疑。有人提出,如此卖菜,难道不是噱头?
对此,金利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创意公益能够帮助人、让受助者觉得有尊严,本身并没有错。“而且,这样做还会让公益慈善渐渐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金利宾说,“做公益并不见得一定要如何付出,其实你每天都需要做的买菜、吃菜行为,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公益活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