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上,首次走出贫困山区、一睹京城繁华街景与先进教育的一些乡村校长感慨万千。来自贵州赫章的校长郭昌举感叹:“我们村离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离北京又差了50年。”而另一位小学校长聂章林则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学生们都“又白又胖”,跟他们相比,自己那些山里的学生,显得那么瘦、那么矮小。
距离本是指空间的,空间的暌隔却带来时间的距离,虽然这只是一个心理距离。许是发达地区走得太快了,而贫困地区又走得太慢了,不管怎么说,在同一片国土上,70年的落差实在是大了一点。是经济困窘拖了教育的后腿,还是教育落后使得劳动力素质低下,羁绊经济腾飞的翅膀?不管怎么说,从这些贫困地区乡村校长的议论里,人们明白了何谓恶性循环。
“小学三年级毕业时,孩子就走完25000里长征了”,“几乎所有学生都吃不上早餐”,“新学期即将开始,却怎么也腾不出一间新教室”,“新学期到了,学校就到处寻找代课老师”,而人们本该想到但听了仍然最感震惊的是,一个校长说,他学校里“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长们连人都找不到”。这就是最真实的贫困地区乡村教育,就学生艰难的求学生活与学校的硬软件条件而言,说有70年的差距一点也不夸张。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这话谁都在说,但在很多时候也就停留在说说而已,过过嘴瘾耳。“城乡统筹,教育先行”,这也是地方执政者在缩小城乡差距问题上应有的认识,但很少有人真的付诸实施。像陕西宁陕、山西蒲县这样的贫困县实施15年、12年免费教育,在全国几千个县中,本是凤毛麟角,才会备受关注。
崔永元认为,基础教育是可以实现公平的,如果政府真如嘴上说的那样重视教育,就必须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但只要想想一些富得流油的百强县、十强县也不肯实施免费教育,就能明白增加教育投入一事被长期、普遍搁浅是有根深蒂固的“传统”的。
城乡鸿沟如果仅仅是经济上的,假以时日应该能基本填平,但若有教育的鸿沟与其“配套”,这沟就只会越来越宽、越来越深。拉平城乡书桌,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绝不是不可能的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只是“政策”调整一下就能大大改观的,比如那“90%的留守儿童”若能在父母打工的地方平等上学;比如优秀师资与硬件设备合理、均匀地分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