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4日讯 在艺术品拍卖收藏圈,浙江人有“铁牌”之称,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举起竞价牌,其他人基本就没戏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滋养了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收藏者?答案不仅仅是财富,更是一个始于南宋、跨越近千年的传奇。
昨天,由北京匡时拍卖和雅昌艺术网联合主办的“收藏寻城记”来到杭州,数十位艺术、拍卖、收藏界嘉宾共同探讨浙江的收藏区域文化与传统。
“浙江收藏家追求的是一种文心和文意的境界,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心态。”中国美院教授张捷的发言直指核心。
今天,匡时将在杭州维景国际大酒店进行为期两天的拍卖公开征集。
南宋都城流行收藏,连复制品都卖得火
昨天到场的嘉宾,多是艺术界名人——陈振濂、吴山明、王冬龄、张捷、张谷旻、林海钟、韩璐等。而话题,就从南宋开始。
“南宋定都临安,那个时候,宫里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御用画师,皇帝么,也有收藏的需求,所以艺术史上好几个创作高峰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张捷说,“譬如,‘南宋四大家’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他们的山水,成为后世无法超越的经典。”
当时的南宋画院就在望江门一带,存在了100多年,有姓名可考的画家就有120多人,佳作更是数不过来。
当时整个南宋都崇尚收藏风,还有不少轶事。据说有一次,皇宫里争相传看一幅画,是林椿的《枇杷山鸟图》,此画将宋徽宗绘制的《梅花绣眼图》中的绣眼鸟,作到了极致。马上,林椿的画作在宫廷里传开了,又马上红到了民间。传说,只要他的新画作一面世,马上就有复制品出现,卖得还不便宜。那个时候,在众安桥有个古玩夜市,每次他的复制品上市,都会引起抢购潮。
南宋画院许多画家都有绰号,如刘松年被称“暗门刘(居住在清波门)”,王辉别称“左手王(惯用左手)”,马远是“马一角(山水画擅长取景以小见大)”,夏圭是“夏半边(喜用一角半边的构图)”。
而他们的作品,散落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影响着大众审美:茶肆酒楼都悬挂着名人字画,李唐弟子萧照等人绘制的山水,更是装修房子时做壁画的首选,而拿一把有名家字画的扇子,在街头漫步,更成为夏日一景。
浙江文人爱收藏,还应用到创作中
浙江的收藏是典型的“文人收藏”,众多如雷贯耳的收藏家与鉴定家,包括赵孟頫、高士奇、金农、张葱玉、庞元济等,皆是文人。
浙江收藏的真正兴盛是在清末民初,基本上也见于文人。
当时,赵之谦、陈洪绶等文人将源于收藏的艺术滋养,反馈到了艺术创作之中。
“在浙江比较典型的应该是赵之谦,他收藏了很多经文、造像、拓片等。他把这些造像、印章都全部运用到了书法篆刻、国画里面去。所以,他的印章和书法,明显看出和很多篆刻家的角度都不同。”张捷说。
而陈洪绶的曼生壶,开辟了紫砂壶与文化结合的开始,几乎创造了紫砂壶的一个全新时代。
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湖州南浔“四象”张家公子张葱玉,传承其祖父、著名收藏家张石铭的家藏家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他与徐邦达先生的鉴定,在国内基本属于一言九鼎的分量。
- 开拓亚欧广阔市场 浙江商人把握机遇
- 9月3日即时报:浙江镇海一化工企业调试实验装置时发生爆燃
- 浙江新昌一养猪场利用废弃物自办发电厂成功发电
- 浙江镇海一化工企业调试实验装置时发生爆燃(组图)
- 浙江省网络文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网民参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