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生态建设事关民生,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口袋鼓了,老百姓更关心生活环境。一个人如果不敢深呼吸,就谈不上幸福感。
——宁波镇海区委书记薛维海
“这里空气好吗?”薛维海有个习惯,抽空爱到码头、居民区转悠,特别关心空气质量。
“粉尘少了,空气好了,大家都爱在室外活动了。”后海塘一带的居民,言语间掩不住高兴。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变化。镇海是全国“北煤南运”重要中转基地和煤炭交易中心,镇海港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以上,紧靠码头的居民不可避免地被无孔不入的煤尘污染困扰。
去年,镇海实现区属生产总值290.17亿元,人均GDP1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4万元,富裕程度名列全国前茅,但老百姓总觉得“天不够蓝,风不够清”。薛维海对此深有感触:“生态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群众等不起,我们就坐不住、慢不得、欠不起。”今年4月,一张防尘治尘的“天罗地网”收网:每天进出1500辆车次的宁波港镇海港埠分公司作业区里,布下了卸、装、冲、防四道防线;镇海煤炭交易市场优化运输线路、实施防尘罩覆盖;运煤车车体进行彻底清洗、安装上人工降雨喷淋系统……最近的监测数据表明,粉尘量同比下降17.5%,明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后可望下降90%。
生态功课远不止此。不久前召开的镇海区党代会,把生态环境整治放在“六大战略”之首,还成立实施环境整治战略领导小组。今年3月,镇海区生态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敲定,将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清洁空气、产业提升、节能减排、碧水绿岸、宜居城区、美丽乡村及行为创新等七大行动。
作为重化工基地,镇海的生态提升面临更多挑战。在薛维海看来,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看似“两难”,却是同一本账:“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没有良好的生态,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这是省党代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今年,镇海区要关闭、搬迁或转产31家精细小化工企业,改造44家紧固件企业的酸洗工艺等,生态为标杆的优胜劣汰后,出现的将是新一轮产业布局。镇海电厂烟气脱硝改造工程近日已动工,镇海炼化1号催化脱硫脱硝工程、联合发电油改气工程等重大生态项目实施,今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争取分别再降5.5%和3%。
“生态成为镇海第一大发展战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是老百姓迫切的期盼。”下一步,镇海将加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今已有70多家落户,今后3年将达到近400家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人才,“天朗气清,城绿水蓝,何愁人才不来?”薛维海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