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5日讯 -读者点题
昨天,柯城区兴华社区工作人员点题:从8月下旬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入户登记家庭健康档案以来,社区医生就没少遭居民的拒绝。按理说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是好事,可多数居民却不愿意,有的担心泄露隐私,有的嫌麻烦,医生们虽然不厌其烦地解释,但收效甚微。
-记者核实
社区医生上门细服务
昨天下午,记者跟随兴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舒群芳一起上门登记。来到兴华苑小区的一个单元里,这个单元共有6层12户居民,敲到第7户,终于有位老奶奶开了门。说明来意后,老人让我们进了屋,舒医生便拿出一本家庭健康档案开始登记。
因为本子上的字很小,老人看不清,舒医生一栏接一栏,一个选项接一个选项地念给老人听,然后记录在对应的框内。因为选项众多,填完第一页“家庭基本信息”,就花了15分钟。填以往发生过的重大疾病时,生过什么病老人记得,可日期想不起来,只能暂时空着。随后的个人基本资料和健康行为习惯共有4页,每页至少20个问题,花了40多分钟,才勉强填完了。因为老伴出门办事一时回不来,我们只能暂时离开,约定晚饭后再来。
上门登记频吃“闭门羹”
往上走又敲开了2户,但听说填写健康档案,都一口回绝了。“生病去医院很方便,用不着健康档案,填了又没有好处。”其中一位居民说。
“年长者还好沟通,年纪轻的理都懒得理你。”舒医生说,一个单元能顺利完成一户算是幸运的了,有时跑5次都不一定在家。为加快工作进度,他们翻开了前几年登记的老健康档案,可是不少户主卖了房,有的换了电话号码,好不容易打通电话,对方一听内容这么多,没聊几句就挂了。
居民称登记信息过细
“不是不理,是不敢理,上回就有一个提着药箱的药店工作人员来家里给我量血压,推销保健品,还有人打电话卖药,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的信息。”居民唐先生说,如果单是登记健康问题他欢迎,但是连家庭收支、单位电话、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都要填,比人口普查还复杂,他觉得没有必要。万一信息被泄,损失的还是自己,不如不填的好。
记者对比了新旧2本档案,新档案确实要详细不少,不仅增加了行为习惯、房屋结构、燃料、饮水、人均收入、垃圾处理等内容,还需要身份证号、医保号码、电子邮件,其中有不少涉及个人隐私。“像遗传病、婚育史、手术史等,问了没人会说,不问又不行。”舒医生说,居民的防范意识太强了,认识的居民会配合,不熟的根本不信任你,解释再多也白搭。
健康档案信息严格保密
记者了解到,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体系,今年8月,柯城区开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通过建档,不仅可以及早发现疾病,还可以通过网络电子数据库,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信息,避免重复检查、诊断、用药,提高处置效率,节省医疗费用。
柯城区卫生局工作人员表示,健康档案的栏目比较细,这是按照省卫生厅健康档案的标准确定的。纸质档案收集完毕以后,将录入电子档案,并逐步实现全省联网,更便于医生看病。“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建成后,只有授权的公立医疗单位在诊断过程中才能看到,所以市民不必担心泄露隐私。”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也加大了宣传力度。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