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距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时间,月饼也尚未大量上市,然而倒券黄牛已提前“上岗” ,忙着“低吸高抛”。昨天,家住湖城红丰社区的郭先生拨通党报热线,反映自家楼下一家商铺门口已经贴上了“大量回收月饼券”的招牌,最近往来交易的人很多。郭先生问记者,倒卖有价票证是不是被法律所允许?
按照郭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了这家收月饼券的铺子,假装有月饼券进行咨询。店主声称,一般交易价为券面价的三折左右,但也要看是什么公司出的,如果是比较受欢迎的牌子,价格可以略高。看记者并没有摸出券来,店主提醒说,月饼是节令性很强的商品,越近中秋,贬值越快,现在出手正是时机。当问及月饼券的去向时,对方毫不避讳地说:卖给一些小单位和个人,三折收进来,五折卖出去,中间赚点差价。
中秋节前夕,很多单位、个人都不再赠送体形“庞大”的月饼礼盒,而代之以精美便携的月饼提货券,单位发的加上朋友送的,有的人能一下子收到七八张不同牌子的月饼券,急于将月饼券兑现,而一些有月饼需求的人,则希望寻购到相比商家售价较低的月饼,迎合这两者的需求,“月饼黄牛”就出现了。
记者在湖城一家热门论坛的票券转让版块看到,买卖月饼券的帖子随处可见,大部分月饼券都“跌价”到面值的50%左右。一些买家还注明了“有多少收多少”。据这家论坛统计,去年中秋节共发布了上千条转让和求购月饼的信息。而在月饼券交易热火朝天的背后,除了个人的正常需求,和黄牛党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在走访中了解到,因为月饼券有利可图,很多街边小商铺都搞起了收券“副业”,在“一买一卖”间,养肥了黄牛、酒店等。一位月饼券“黄牛”向记者透露,这些回收来的券除了转卖给个人和单位,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回到原来销售月饼券的酒店。在网上,有网友把这种手法称之为“空手套白狼”。假设一张票面额为200元的月饼票,商家以200元卖出,个人拿到后转手以100元卖给黄牛,黄牛再以120元卖回给商家。那么商家赚了80元,黄牛也凭空赚了20元。网民们戏谑,卖券比卖月饼赚多了。
虽然“黄牛”的名声不好听,但不少市民并不觉得月饼券买卖有何不妥。何女士告诉记者,中秋节前单位发了月饼券,亲戚朋友又送了几张券,老公单位也发券了,送父母长辈也用不了那么多,反正放着也是浪费,倒不如卖给“黄牛”,减少损失。何女士说,每到中秋,她身边好几位朋友都会为成堆的月饼发愁,既然有商家在做回收的生意,也算是一种合理的资源再分配。
尽管买卖双方各取所需,看上去合情合理,但按照相关规定,倒卖有价票证涉嫌违法,而倒卖月饼券的行为属于倒卖有价票证,按理应该予以惩处。那为何“黄牛”还是层出不穷呢?采访中,有市民认为监管缺失是主要原因,也有市民表示月饼券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媒体曝光过有消费者买到假月饼券,因此即便有需求也不敢轻易向“黄牛”伸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