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初秋时节,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九峰山脚一派富足祥和景象:水稻田里秧苗茁壮,菜园里蔬果飘香,奶牛在安静地吃草,甲鱼在池塘漫游……汤溪这片土地正迸发出千百年来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也是十年来我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九峰山脚土地以黄土丘陵为主,原本并不肥沃,多少年来当地农民辛勤劳作,收获并不丰裕。汤溪镇寺平村62岁的村民戴天德是汤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里最早的种粮大户。“十多年前就和老伴承包了13亩田,那时条件差、产量低,一年忙到头,顶多赚几千元。”老戴感叹。
这十年来,老戴没想到,自己的土地“好运连连”。世纪之交,全省启动了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为目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过几年建设,低产田改造升级,机耕道路、水利设施、农田林网都建起来了,真正达到了田成方、路成网,水利设施齐全的标准农田建设要求。
2001年,浙江率先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之后,各地又推出了加快土地流转的政策。老戴流转进来的土地逐年增加,至今有800亩田。
60多岁了还种这么多田,老戴反倒觉得没以前累,“我现在农业大机械就有8台,从翻耕到烘干所有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更贴心的是,政府对购置农机、种粮的补贴连年提高,现在每年领到的政府补贴有50多万!”
也就是在世纪之交,我省作出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的决定,鼓励农民“什么来钱种什么”。汤溪农民也和全省农民一样开始摸索效益农业,畜牧、水产、苗木……都发展起来。
汤溪野育鳖精品园养殖户郑卸权是当地最早养甲鱼的农户之一。现在的标准鱼塘就是政府补助修起来的。10年下来,郑卸权的甲鱼养殖规模已经名列金华前茅。“别的不说,帮我抓甲鱼的这些工人每人每天工资就有200元!”老郑说。
汤溪秧珑山佳乐九峰牧场里,一排排牛舍明亮整洁,牛舍里放着从德国引进的挤奶机,和以色列引进的全自动饲料配置机,800多头奶牛正悠闲吃草。“这里原是杂木丛生的荒地。”饲养员小徐说,这几年在政府扶持下,还建起了大片果园、茶园,奶牛养殖区藏在果园深处。
2010年,我省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汤溪29058亩园区用上了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去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8.8%。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