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食品安全从生产源头抓起,生产管住了,产品也多了一道安全保障。在此次食品安全“百日行动”中,质监部门要做的正是管好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门”,保障绍兴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产品质量。昨天上午,市质监局就此通报“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的进展情况。
从源头抓
员工人手有一张“明白卡”
昨天上午,在绍兴市新焙客食品有限公司的烘焙间里,员工们除了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头套和穿白大褂外,有关人员还透露了一个秘密:这些员工的手上还有一张质监部门下发的“明白卡”。
所谓“明白卡”,就是一份责任书,在生产车间的墙上也挂有一份,自“百日行动”以来,在越城区69家食品及相关企业中全面推行。上面详细规定企业主体的责任落实,比如生产记录要清楚,产品标志要清晰,生产现场要清洁。对于原材料和添加剂、包装物进货、产品检验等台账,都要落实到位。哪份责任在哪个员工手上,看“明白卡”就一目了然了。
其实这正是质监部门在“百日行动”中推进的“一课一卡二门三集中”活动内容之一。针对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低、小、散、弱”的现状,活动首先探索企业老总安全教育课,然后推行“明白卡”上墙制度,以教育、提醒、警示食品安全,并督促企业制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再就是守住两道“安全门”:进口门,重点检查原材料采购、添加剂使用、生产过程控制、场区卫生状况等;出厂门,即检查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和合格证。而“三集中”就是集中给企业法人集体约谈、集中签约责任安全书和集中整治。
“首席质量官”
紧盯生产加工过程
除了“明白卡”制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质监部门正在推行的“网格”监管模式,把安全监管的前沿阵地推向镇街一级甚至村一级,以协管员等身份形式紧盯企业生产加工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昨天上午在绍兴县安昌仁昌酱园内,何雪堂正在查看酱园各道工序中的卫生状况及产品质量情况。作为一名驻厂“质监员”,他每个星期都会去一趟这家单位“突击检查”。他的真正身份其实是安昌镇经发办主任,而他履行的监管职能正是属于质监部门开展的“网格监管”模式中的最基本的单元格。
除了他之外,在今年开展的“百日行动”中,仁昌酱园的高级工程师滕军康也刚刚被任命为“首席质量官”。他作为企业生产中质量控制负责人,对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有否决权。比如酱油的原材料大豆、小麦等采购是否合格,生产过程中是否添置了食品添加剂等,他都盯得死死的,目的就是保障生产出来的酱油能够放心食用。
市质监局有关人士介绍,这些“队员”正是目前在推进的一种监管模式。以绍兴县质监局为例,下属5个质监分局19个镇街和3个开发区内,除了质监员外,还有300多名协管员和100多名质量安全员,分成网格将全县118家食品生产企业和25家食品相关企业“盯”得牢牢的,在全县形成“金字塔”结构的网格化管理模块。他们将开展日常巡查,随时掌握企业生产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尽力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深入治理
重点食品重点检查整治
据了解,早在全省推行“百日行动”前,市里已提前开展“百日行动”,而质监部门在整个“双百”行动中深入治理重抓生产环节,特别是对风险高、隐患大的重点食品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
重点食品包括动物油脂;食用麻油;以淀粉为原料的鱼糜、肉丸产品;酱油、食醋标签;黄酒;乳制品和含乳饮料;化妆品等。据介绍,在“百日行动”期间,全市质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378人次,排查企业2000多家。特别是前一轮“百日行动”,排查消除隐患568个,取缔无证无照黑作坊13家,整顿关停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28家。而新一轮百日行动中,发出整改书49份,完成整改45家,另4家整改工作正在跟踪实施中。
总体而言,在“百日行动”中绍兴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产品质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据有关人士介绍,自2005以来,全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近5年来食品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始终保持全省前列,2009年~2011年排名均为全省第一。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