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300多名新疆学生的家长
薛菁的父母当年是知青,去新疆和田教书后,就留在了新疆。
“爸爸妈妈的亲戚很多在内地,所以我经常跟他们回内地,但我跟老公都是在新疆出生长大的,血缘近的亲戚基本都在新疆,所以我女儿在2007年前就没有出过新疆。”
2007年,薛菁在杭州参加了一个教师培训项目,感觉新疆的教育与浙江相差很大,萌生了带女儿出来读书的念头,就是不知道女儿怎么想。
她也没直接和女儿说,此后两年,薛菁带女儿去了北京、四川、云南、福建、海南等地,开阔了眼界后,杭佳主动跟妈妈说,她要去内地读书。
恰巧,2009年薛菁成了新疆内高班的领队老师,一切水到渠成。
每次接来金华读书的新疆学生,学生家长都会对薛菁说,“孩子离开新疆了,在金华,就完全靠你了。”
有着这样沉甸甸的嘱托,薛菁只能把自己当成300多个学生的家长。
“妈妈要照顾其他学生,你要自己懂事,毕竟你还是在妈妈身边,其他孩子都是远离家长的,所以你不要抱怨。”刚到金华,薛菁就给女儿交了底。
让薛菁意外的是,女儿不仅没有抱怨,反而给她当起了“协理员”:从预科班到高三,杭佳都能跟新疆学生打成一片,由于关系不错,很多学生遇到事,往往先去找杭佳,然后杭佳陪着同学一起去找她妈妈。
“在跟学生沟通方面,真得感谢女儿,因为她跟同学关系好,同学都愿意跟她说心里话,这让我能及时知道学生们的困惑和难处。”薛菁说,女儿这个纽带作用发挥得真不错。
一次关门一次打
改变了女儿
薛菁说,女儿这么懂事,是从小培养的,而不是到了金华后突然转变的,主要是“一次打”和“一次关门”的功劳。
杭佳上小学前,比较贪玩,有次都夜里11点了,杭佳还和小区的其他孩子玩,薛菁喊她回家,她应了声“马上”,可过了10分钟,女儿还是没回家,随后,这一幕又上演了两遍。
薛菁火了,直接把门关上,在楼下玩的杭佳听到“砰”的一声关门声,赶紧跑了回来,但薛菁坚决不让女儿进门。
直到过了三次“马上”时间的总和,对门邻居出面说情,才开了门。
这个事情后,“女儿的马上真就是马上了,执行力强多了。”薛菁说,这个事情让女儿从小明白了要对自己的话负责。
杭佳跟我说,她印象最深的不是“关门事件”,而是曾经被妈妈“抽了一顿”。
杭佳的奶奶是她读小学时的校长,碍于奶奶的校长身份,学校老师多少都会给些面子,这让杭佳变得有点大大咧咧。
上四年级的时候,杭佳是语文课代表,每次交作业,哪个学生要是没交,杭佳就把名字记下来给老师,可有次她自己没交作业,却没把自己名字交上去,但是被老师查了出来。
薛菁知道后,发的火让语文老师都感到意外——“把女儿一顿狠抽”,而之前,她从来没有打过女儿。
之所以如此“凶狠”,作为老师的薛菁当然知道棍棒教育的弊端,而同样都是老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个事情上却和她保持了高度一致。
因为,在他们看来,杭佳不是简单的偷懒,而是利用职务之便,弄虚作假。
“我们生气不是因为她没交作业,作业少交一次不会出问题,关键是其他孩子没交作业你就记名字,自己不交作业就不记,而且还不告诉老师。”薛菁说,这对其他孩子不公平,而且以后到了单位,比如说是干会计,说不定就携款逃跑了,“所以,这一次我揍得很厉害,让她一辈子都记住弄虚作假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薛菁,金华汤溪中学内高班的领队老师,从新疆来到金华,已经有4个年头了。
学校新疆班里315个孩子要是遇到头疼感冒之类的事,都会找她。
就在我去采访薛菁的当天,约好了中午见面,可等我到汤溪中学后,薛菁跟我说,班里有个孩子生病了,一大早她就带学生去金华医院看病去了。
虽然薛菁每天跟这些学生泡在一起,但要说谁跟这些学生最熟络,不是薛菁,而是她的女儿杭佳——基本每个新疆学生都认得,而且跟300多名新疆学生关系还相当不错。
一位新疆的妈妈,带着女儿来到金华学习、生活,她们是如何融入金华的?她们母女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专家点评
吴惠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首批授课专家、金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
这位智慧母亲是我和汤中副校长胡子良在去杭州的路途中发掘出来的。前两天,我们去参加省教育厅召开的“内高班”教育工作会议,薛菁老师也同车去杭州,为几位转学的新疆班学生办会考成绩的证明。交谈中,我们发现了这位为了女儿主动要求远赴千里之外的母亲,这位不忘嘱托不忘责任最终成为新疆班300多个孩子的“母亲”。
薛菁老师认为“女儿虽没有一技之长但有超级好人缘”。我们有必要就“一技之长”和“好人缘”作一下分析。薛菁老师说“女儿学过跳舞、美术、手风琴甚至篮球,但这些她练习了一段时间后,都放弃了”。对于孩子来讲参加了一些培训,学过一些技能的基础就可以称得上是“有收获了”,如果孩子能在尝试学习的过程发现自己对某一项活动特别有兴趣,并愿意继续学下去那就更好了。许多孩子并无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当然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一技之长”。关于“好人缘”,许多家长并不特别在意。但这却是十分重要的。“好人缘”缘于“人好”,“人好”的基础是“品德好,心地善良,心理阳光”。杭佳的“好人缘”与薛菁老师努力成为“所有新疆班孩子的好妈妈”的追求和作为分不开,与“关键是给孩子好身体和好品德”的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分不开。
薛菁家长还谈了“一次关门”和“一次打”,并认为“彻底转变了女儿的执行力和品格”。这两种方法是属于不同性质的。前者,没有问题,无非是让孩子在门口接受父母的隔门教导,或者是让孩子在一定的恐惧中进行自我教育。后者,虽然有专家提出可以适度使用,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种很糟糕的教育方法”。暴力,不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选项。它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
金华19楼网友热议
网友“牛轩聪聪”:汤中的新疆班还是不错的,总体比较自由,然后新疆班的学生和金华这边的学生关系都比较融洽的。
网友“一个烟圈绕”:从来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不管学什么都是按照她的兴趣走,不求孩子多聪明多优秀。正是薛菁妈妈这种乐观的心态,才使杭佳乐观开朗活泼。
网友“火车zhang”:新疆的孩子在我们这边上学蛮不容易的,薛菁老师也不容易的,相当于这么多学生都是她的孩子了,向她致敬。
亲子对对碰
对话薛菁
都市快报:女儿一样特长没有,你一点也不担心?
薛菁:我女儿学过跳舞、美术、手风琴甚至篮球,但这些她练习了一段时间后,都放弃了,可能有的家长会通过某个事件,让孩子学会坚持,但我没有,因为我的想法很简单,她以后能够养活自己,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就可以了。所以,她不感兴趣放弃了,我不会逼她,毕竟,生活的技能她到大学以后和进入社会后,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
都市快报:这样孩子进入社会后压力可能会比较大。
薛菁:生活是她的生活,她应该学会自己去应对,我能给她的就是一个好身体和好品德。有了这个大前提,我想孩子能够应对好的。
都市快报:在为孩子付出方面,你觉得你哪点做得最好?
薛菁:把她带到金华读书,让她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可能在外人看来,这个举动没什么,但对我们家庭,就意味着长期两地分居,至少到目前已经分居了4年,但全家人都认为这么做是对的。
都市快报:女儿目前让你满意的是哪点?
薛菁:重人情。我女儿对学习、事业什么的看得不是很重,虽然她也珍惜到内地来学习的机会。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对朋友非常好,对长辈非常孝顺,每周要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打两三次电话,去年爷爷生病了,她寒假里陪了爷爷20多天,今年5月,爷爷去世了,她整个暑假都在陪奶奶,连我们在和田的家都没回。
都市快报:在汤溪中学呆了四年,你觉得从新疆到内地读书最应该注意什么?
薛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因为新疆的课程与内地的不一样,所以内地学校一般都会开设预科班,让他们补上初中的课程,出新疆前,最好多了解一下内地的学习教材。生活上也很重要,为什么新疆学生到这边来了后,小病特别多,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比如在新疆,进门后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外套,因为屋里有暖气,但这边没有,所以流感季节,我经常每天都要带学生跑医院。
都市快报:对于在内地读书的新疆学生,包括你女儿,最想说什么?
薛菁:珍惜机会。
对话杭佳:
都市快报:你妈妈说你没什么特长,你怎么看待自己的?
杭佳:我觉得自己都挺好的,因为我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
都市快报:觉得妈妈哪方面最让你感动?
杭佳:不死板,做什么事情让我自己决定,只要我能给出合理的理由。而且,跟别的父母不一样的是,我妈妈不单单是为了尊重我从而去尊重我的决定,她会从我的角度去考虑我想做的事情的合理性,这一点不容易。
都市快报:从新疆到金华,有什么特别感受没?
杭佳:就是眼界更开阔了,接触面更广了。
据都市快报 记者 杨法礼 文/摄
- 金华首家情趣房天天客满 公安说不用备案不违法就行
- "四点钟学校"让孩子更开心
- 浙江近七成县域实现公办初中小学“零择校”
- 杭州一小学推行“三斤半书包”还孩子“轻盈童年”
- 施波:关注今天的老年教育 就是关注明天的自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