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1日讯 顶尖的诗人们走在西湖边,烟雨朦胧中,歌舞升平里,吟诵他们的佳作。
当钱报读书会携手《今天》杂志社、杭州舒羽文化馆和中国美术学院,将国内外35位顶尖诗人、作家和评论家们邀请到杭州,一起诵读诗篇,几乎成了一种集体围观的行为艺术。
昨天,“大运河首届国际诗歌节”随着逐渐飘香的桂花降临杭城,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开始了第一场朗诵会。
“中国诗歌隐含的文化理想和精神是隐秘的链条,它一次又一次在神秘的历史瞬间爆发,引导着我们穿过一个又一个黑暗,直到今天。”
这是诗人北岛为这次诗歌节写来的题词。这句话暗合了昨天美院的朗诵会主题:“诗歌,存在与艺术的母题”。
成为艺术家之前,首先要成为诗人。这是美院学子们常听的一句教诲。
所以,昨天的大一新生们,用格外的热情迎接诗人们的到来。他们的朗诵也十分戏剧化,几乎像舞台表演,甚至还有学生现场唱起了《喀秋莎》,与他们身上的迷彩服形成有趣的对比。
著名女诗人翟永明显然在美院的老师中拥有超高的人气。不止一位青年教师表示,他们青葱岁月的记忆里,翟永明的诗歌和艺术家为她拍摄的照片是最鲜明的一道印记。
当看到年过半百的翟永明依然像当年的照片里那样富有神秘的魅力,并且“活生生”出现在面前时,立刻有人为心中“女神”献上鲜花。
“诗歌是我们中国人生活的现实,我们不仅有诗歌,而且我们有吟唱诗歌的传统。”美院版画系副主任佟飚说,“唯一可惜的是,我们仍然习惯吟诵的是那些古典篇章。”
“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诗歌朗诵会有1000个人参加,这不是稀奇的事。但是,现在却很稀奇。”著名文艺评论家李陀说。
“因为21世纪,我们的文化正进入全面分裂的时代。对于李白、杜甫来说,他们也会面对雅俗文化的对立,但他们或许只需要考虑,当宋词出现的时候,如何融入市井文化。而到了今天,这种分裂已经到了互不相容的地步。假如这种分裂最终导致一方完全吞并了另一方,使得自古以来的这种对立完全消失,将是可怕的结果。”李陀说。
或许是受到这位前辈评论家的影响,诗人和艺术家们纷纷开始阐述自己的困惑。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诗人西川很坦率地道出,他观赏艺术展览时心情的微妙变化,“从前,在国内外欣赏展览我很兴奋。这几年我发现疲惫了,以至于不愿意再去看展览。无论艺术家们如何标榜先锋和现代,都不再让我感到有新的东西。”
西川的“疲惫”感得到不少人的共鸣。翟永明也坦言,多年来接触了那么多艺术家之后,到了现在,无论读诗还是看画,“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
作家格非认为,这种“疲惫”不仅因为市场的冲击,更多来自人们对各种现实关系的过度关注。
刚刚旅行回来的格非,对这种现实关系深有感触,“我们的世界从来没像现在一样有那么多冲突和隔阂,现在这个世界也许最过剩的就是‘文化’,欲望就是被‘文化’煽动起来的。有时我不禁要问:我们需要那么多东西吗?”
- 35位中外诗人将齐聚首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走读、研讨
- 汇聚创新力量 西湖广告产业园打造全国创新高地
- 治理西湖偷钓动真格 已有数名偷钓者被拘留
- 杭州开辟西湖旅游新线路 西湖边铜雕串珠成链
- 西湖区打造“七彩舞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