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是下新屋村80%村民的主要收益来源。
浙江日报金华9月13日电雨后逛市场,恰遇果蔬丰收,紫色的无花果、秋香色的蜜梨、藏青色的蓝莓等时髦水果,吸引着来往顾客。然而,在田间,果农们虽然为丰收而喜悦,却也对未来产生了担忧。
畅销水果怕“跟风”
凌晨3时许,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下新屋村村委会主任钱旭新起床采摘无花果。作为这两年的时髦水果,无花果刚上市时能卖60元/公斤,最低也能卖到12元/公斤。然而,钱旭新却担心:“这两年好卖,过个三五年,谁知道?”
下新屋村是有名的无花果种植专业村,80%人家都种着无花果。“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种无花果,我们这里的苗卖到5块钱一株,还供不应求。”村民钱子春告诉记者,仅下新屋村,无花果种植面积就有300多亩,明年将达到500亩。
这让钱旭新想到以前种过的葡萄。5年前,葡萄每亩能有1.5万元收益,但此后,各地不断有新品种出现,他的葡萄失去竞争力,利润也大幅下滑。
金华白龙桥镇翁家山头村有个卫忠蓝莓专业合作社,由90后大学生柳莺创办。今年,合作社40亩蓝莓进入丰产期,能有3500多公斤产量。这种畅销水果平均每公斤都卖160元高价,是当之无愧的“水果新宠”。
尽管合作社蒸蒸日上,柳莺却开始通过同行、媒体、展会等各种渠道,寻求公司进行深加工合作。
柳莺告诉记者,目前蓝莓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建德、仙居等地的蓝莓连供应本地和周边市场都不够。而浙江不少食品、化妆品公司因为需求量大,纷纷到贵州等地大面积承包种植蓝莓,依然供不应求。尽管如此,柳莺却与钱旭新有着同样的担忧——“五年后,市场会怎样”。
农工之间路难通
钱旭新开始着手筹划无花果的深加工。几天前,杭州一家果汁公司来电,称打算上一条生产线,加工无花果饮品。但他们的要求是,钱旭新必须每天提供350公斤无花果。
钱旭新犯了难,如今无花果鲜销能卖到12元/公斤,而公司收购价是10元/公斤,谁也不愿平白少赚钱。因此,钱旭新婉拒公司要求。
在寻求合作方的道路上,柳莺也遇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将这么好的农产品进行简单的食品加工,做成蓝莓汁、蓝莓酱等初级加工产品,柳莺其实不太情愿。因为她知道,蓝莓能够提取的花青素,是延缓衰老的绝佳产品,价值很高,很多大型化妆品公司都在采购花青素。
柳莺希望通过带动周边农户迅速扩大产能,但怎样才能与大公司接上头,不让农户遭遇价格“滑铁卢”,她还没有多少把握。
供求之间找平衡
农产品产量少,价格飞涨;多了,又卖不掉。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也在探索供与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这家专门销售佛手盆景的公司,将在11月正式推出深加工的干货保健品。销售部经理李鹏润说,佛手制成干货不仅易于运输、保存,也方便消费者使用。更关键的是,这个市场远远大于盆栽观赏。
从2002年开始,“锦林佛手”就尝试生产衍生产品。当时,绝大多数卖相不好的佛手被加工成干片,供应给医药公司和医院。然而这些年来,产量不高,渠道有限。究其原因,除了保健观念没有跟上,缺乏规模化生产,也是制约企业延展产业链的根本因素。
今年,“锦林佛手”打算推出7种包装的干货,每种尝试性推出3000盒。“一旦市场反应不错,经销商回头拿货,这个数量就会以几何倍数增加。”为此,公司已开始同周边农户商量合作,提供插扦苗、技术给农户,再从农户手中回收佛手。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为深加工提供平台。否则成本过高,没有企业敢投资农产品深加工。”李鹏润说,生产节奏如何跟上市场节奏,这又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了。若能成功,农产品年年好卖,就不只是梦想了。
[-短评]
换一种“吃”法
如何平衡农产品供求关系?其实,除了加强市场信息流通外,何不多在拓展需求上下功夫呢?当农产品的属性发生改变,摆脱“仅供品尝”的单一定位,增添药用、保健等其他功能,那么,市场空间就会豁然开阔。
蓝莓作为时令水果,每年只有3个月左右的上市期,但如果提取的花青素大规模用于保健品、化妆品,需求容量会以翻番速度上升。茶叶也是如此,春茶卖得再贵也是产量有限,但茶叶中的茶多酚如果大规模替代化学保鲜剂,夏秋茶根本就不愁没销路……
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对农产品兴趣不大,并非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更多是由于供应量不稳定,无法做到规模化加工,从而导致高成本。换一种“吃”法,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卖难,也许就将大大减少。
- 今秋水果“涨声”一片 福建柚子、新疆哈密瓜有点贵
- 勾庄有个魏师傅踏着三轮卖水果 毫不犹豫跳水救男孩
- 老师餐后吃水果不科学 学军小学学生建议被采纳
- 秋令水果扎堆上市 水果专家教你如何挑选
- 生意不佳向老婆讨钱引口角 他拿水果刀捅向妻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