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9月1日开始推行家庭医生制。图为社区责任医生吕鑫春到尚书街的范香梅阿姨家中上门服务。记者 许天长 通讯员 杜宁栋
市十年医疗卫生发展主要数据变化
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 亲历者讲述
海曙安丰社区联丰小区居民俞一民
我今年62岁,别看现在面色不错,手脚也麻利,脚步轻快,我可是从死亡边缘逃过来的人。
2007年6月,因为胃出血,我在市第一医院住院;2007年11月1日,我发觉自己腿脚不能动了,被儿子急送至市第一医院,竟是脑梗死引起的半身麻木;4个月后的一天,我感觉胸闷透不过气来,再次入住市第一医院。医生诊断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几天后,市第一医院邀请上海的专家,为我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保住了我的性命。
医生告诉我说,在我的冠状动脉上搭了4根桥。以后要好好保养,否则“桥”堵住了,在国内是没办法了。之后,我就成了医院的常客,差不多每星期去社区医院配药,3个月到市第一医院复查。
海曙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我家附近,走10分钟路就能到。经常替我看病的社区全科医生胡晓漪成了我的老朋友。去年,全市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胡医生成了我的家庭医生,我们关系更密切了。她指导我用药,建议我把进口药换成同样疗效的国产药,一个月就帮我节约200多元药费。她教我如何锻炼、如何通过饮食来控制血压、血脂等,没多久,我的血压、血脂就降了下来。
最近我去医院做了一次血化验,化验单上上下下的箭头几乎都没了,最重要的几项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都在正常范围内。胡医生功不可没啊。社区医院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家庭医生真的为老百姓当起了健康守门人。
在给病人看病的同时,社区医院还让老百姓学会科学管理自己的健康。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4年前开办了百姓健康家园,每个月2次健康讲座,我几乎场场必到。健康家园经常请市里的专家来讲课,让我受益匪浅。今年5月30日,我也被请上台,当了回“专家”,向周边的居民传授自己养生保健的经验和心得。
在我的身边,像我这样的“健康达人”越来越多。随着社会对医疗保健的重视,健康宣教广泛开展,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了。
十年医疗卫生建设亮点榜
一、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增了近5岁
2011年底,宁波市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0.37岁,孕产妇死亡率2.43/10万,婴儿死亡率3.28%。,三项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三甲医院从零到6家
目前,宁波市拥有6家三甲医院,分别是市李惠利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市妇儿医院、市中医院。而2002年,宁波市没有一家三甲医院。
三、超过一半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
从2006年起,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的一半多,“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分级就医格局初步建成。
四、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7.67%
2004年,宁波市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参合农民为292.76万人,参合率达到97.67%。新农合的全面实施大大减少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五、上万户家庭拥有家庭医生
2011年11月,宁波市在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目前已有上万户家庭拥有了家庭医生。
我感我愿
江北慈城林一峰:我认为,应多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提升社区医院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得绝大部分的非手术疾病在社区完成诊断及治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海曙白云街道宝善社区金辉:现在上大医院看一次病动不动就要一天时间,挂号、看病、付费、取药,要排好几次队。希望大医院能进一步改善就医流程,多些人性化措施,减少排队的次数。
鄞州中河街道黄文雅:小孩子看病还是太不方便了。我希望,宁波能多造几家儿科医院,多引进培养些儿科专家。所有的儿科医院都要24小时开设急诊。专家们的服务态度能改进些。
鄞州下应街道雅苑社区陈瑜霞:看个病,有些医生要给患者做多个检查,其实有些检查没必要做。希望卫生部门能出台一个规范,明确需要做检查的指征,以免检查滥做。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