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 白露至,秋茶香。
昨日黄昏,庆元县龙溪乡鱼川村72岁的吴金喜采茶归来。村道上,遇到了龙溪乡信用社主任吴应地。“诚信老妈,又去采茶了?要多注意啊,您现在年纪可不小了。”“没事。谢谢吴同志的好心提醒。”
“诚信老妈”,这个美名缘于吴金喜数月前的一个举动。今年2月2日,大字不识一个的吴金喜得知儿子贷款未还后,毅然用数年来帮别人采茶叶积攒下来的钱,替常年在外、家庭困难的儿子还掉了16年前的2000元贷款。
吴金喜老人此举深深感动了龙溪乡信用社全体员工。于是,“诚信老妈”就从信用社叫了开来,犹如一阵道德春风,吹拂着龙溪乡的乡村田野。
小儿子贷款远走他乡谋生计
1958年,龙溪乡转水村18岁的吴金喜,嫁给了同乡鱼川村比自己大11岁的退伍军人吴永庚,两人育有3儿1女。大儿子、二儿子、女儿分别长大成家,并陆续外出嘉兴、庆元县城等地打工。
1996年,家里的顶梁柱、时年67岁的吴永庚大病不起。吴金喜拿出家中所有的500元积蓄,又挨家挨户从邻居那10元、20元钱地借来了500元钱,让大儿子带着父亲到庆元县城看病。谁知,父子俩刚到县城,救命钱就被偷走了500元。那次,吴永庚看过医生后,只好简单地开了点药就回到村里。
吴永庚的病没看好,家里又背上了债务,这个贫困不堪的家庭,已实在喘不过气来。
也就那一年春节,吴金喜18岁的小儿子阿华要从事“穿棕板”行当,经他人介绍,在龙溪乡信用社,以个人名义贷款2000元钱(贷款期限为10个月),开始外出做起“穿棕板”行当,从此杳无音讯。
三年后,久病不起的吴永庚离世而去。因伤心过度,吴金喜的右眼视力直线下降,最后已经看不清东西。
大儿子、二儿子的家庭也异常困难。在福建政和看了眼科医生后,吴金喜咬咬牙,自己东借西凑筹了2000元手术费接受治疗。
连续12年采茶挣钱
眼疾治愈了,但债台越垒越高。2000年,家里养的一头猪,一只鸡,种的几筐番薯,砍的几担柴火,都被吴金喜给卖了,凑成1000元钱,一一送还给村民。
后来,龙溪乡开始推广种植茶叶。鱼川村村民吴远付带领村民纷纷在田间地头试种起茶叶。农闲时,一些村民会到山上摘野茶叶补贴点家用。为了生计,年过六旬的吴金喜开始帮人采茶打工生涯。
那时,村里野茶叶不多。吴金喜为了多采些,常常是清晨5点起床,7点前就到山上采摘。吴金喜白天采野茶,夜晚在家炒茶叶,一天忙下来只能得1斤左右干茶叶,最终卖了收获2元钱。而一年内能采野茶的时间也就1个多月光景,那时,吴金喜靠采茶最多能积攒60元钱。
2002年,吴远付种下的茶叶慢慢有了效益,每年春秋两季的其中几个月,吴金喜便到他的茶园采茶叶挣工钱。“一到采茶季节,我经常看见吴金喜一大早就身披着蛇皮袋做的雨披,腰挎竹筐,手拄小木棍步出家门,向村后的茶园走去。”鱼川村“鱼富茶厂”老板娘叶锡兰说,只要有茶叶采,吴金喜总是雷打不动地去挣工钱。
“采茶很辛苦,但她总是早出晚归,从不说累;采茶的收入也不高,刚开始一年下来只能挣到100多元,后来能挣到500元左右,到了去年情况算很好了,能赚上千元。不过,工钱远还比不上物价涨得快啊。一年下来除去基本开销,也没有多少结余……”从2002年开始,和吴金喜几乎每天都在一个茶园里采茶的吴昌英说。
生活中,吴金喜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和吴金喜同住一幢楼房里的叶发女说:“金喜婆过得苦啊,她每隔三年,才买一双解放鞋。今年其中两双解放鞋鞋面破成没法穿了,她补了几个补丁仍继续穿。”
“她家一把烧得乌黑的水壶已用了45年,一只煮饭用的铝锅也有10多年历史了。”叶发女的丈夫吴方海说,吴金喜家里连个装衣服的皮箱都没有。他还说,吴金喜生病了,为了省8元钱车费,总是来回走20多公里,到举水乡月山村诊所去看病,而且每次拿的都是最便宜的药。
为子还债,生活吃苦心里甜
今年1月31日,正月初九。吴金喜急忙来到“鱼富茶厂”找到叶锡兰,要求一次性领取2000元采茶叶的工资。老人家一次拿这么多钱,而且这差不多是吴金喜采茶数载的所有积蓄了,感到有些蹊跷的叶锡兰不禁多问了几句。
事情还得从正月初八说起。那天,吴金喜偶然从一村民口中得知,小儿子阿华向信用社贷的2000元款,至今还未还。原来,16年来阿华只回了三趟家,而信用社和村干部等也从未向她提起过这件事。吴金喜却一直以为这么多年的贷款应该早还上了。
当得知金喜婆要去替儿子还16年前的贷款时,大家议论纷纷。有村民对她说:“金喜婆,钱是以你儿子名义贷的,不用你来还啊。再说,你的家庭困难,大家都知道的,不还,也没有人会来催的。”也有村民担心地说:“你把辛辛苦苦采茶叶挣的钱拿去还了,今后生活怎么办?”
“想不到我活到72岁了,每月还能领养老金。共产党这么好,我们不能欠国家的钱,更不能留个贷款不还的坏名声,阿华家庭困难还不上,我当娘的还能自食其力,就要帮他还这个款。”吴金喜坚定地说。
2月2日一大早,吴金喜怀揣2000元钱,手拄木棍,抄山路向位于西溪村的龙溪乡信用社走去。从村里到信用社约有2.5公里路程,坐班车要2块钱车费。如果走山路,要走1个多小时。
“金喜婆,您真是讲信用,想不到您今天主动前来替孩子还贷款!”听说老人用积攒了数年的辛苦钱来还款,龙溪乡信用社主任吴应地分外感动。他连忙为老人办理了还贷业务。
吴应地说,其实这笔贷款同事们一直不好意思催款。每次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到村里了解情况,村干部都会劝他们说:“阿华10多年来一直没在家,联系不上他。阿华的娘吴金喜,过得实在太清苦。你们就不要去她家了……”于心不忍的他们也都默认了这是笔坏账。
“这3年来,我多次想到她家里,去了解一下阿华现在的情况,每次还没走到她家门口,就放弃了。说句良心话,不是我们工作不到位,实在是不忍心去打搅这么一位清贫的老人。”吴应地说,因此信用社工作人员每次到村里,都有意“躲”着吴金喜。
故事传开后,敬佩和赞誉如潮涌来。吴金喜非常不解:“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清清白白做人,讲信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做到的。”
而今已是鱼川村村委会主任的吴远付说,做人就是要讲诚信。“吴金喜,就是一个‘诚信老妈’,她给我们树起了一根道德标杆!”
- 宁波小夫妻不工作只"啃老" 差点把一个家"啃"散了
- 80后结婚三年还"啃老" 网友:自食其力能过上好日子
- 年近50岁尚不能自立门户 80岁父亲上法庭告他啃老
- 住着老父的房子不肯搬 八旬老父状告儿子“啃老”
- 没把啃老儿赶走老李要投诉 法官细梳父子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