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古桥(资料照片)
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记者近日获悉,鄞州鄞江镇的鄞江古桥将新址重建,来自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的概念性设计方案获选。据介绍,鄞江老桥始建于唐朝,鄞江镇也是因此得名。老桥历史上曾多次重建,1979年因交通原因拆除,此次重建将基本按原貌复原。
●老桥
有千年历史曾经多次重建
据介绍,鄞江桥的前身被称为“大德桥”、“大德公桥”,始建于唐朝时期,位于它山堰下游约0.5公里处。
“大德桥”是以木柱为桥脚,上面铺有竹棚的简易木桥,是镇北面百姓通往勾章县城的必经桥梁。老桥遭洪水冲击,时有毁坏。
北宋原丰年间(约公元1078年~1085年),“大德桥”被改建成石桥墩、木结构、屋盖式的桥梁———廊桥,更名为鄞江桥。鄞江桥“全长约38丈,宽约3丈,廊屋28间”,据称是浙江省第一座木结构风雨廊桥。随着历史的沿革,历代都经过维修或重建。
最后一次重建在清道光十三年(1834年),立碑记2块,现存放在它山堰水利陈列馆内,民国初期增桥匾2块,系会稽道尹黄庆澜所书,桥北端“大德会”旁立有镇桥踏,俗称“经幢”。
“一只猫跑过也会抖,但就是不会倒”
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出,每个石墩上有一排托木,叫双向伸臂木梁桥,托木俗称“扁担”,托木与梁木之间穿隔数根横木,将间断的主梁变成多支点连续梁,既有刚性支点,又有弹性支点。按当地老人的说法,“赶一群牛过桥,桥会抖;一只猫跑过,桥也会抖,可就是不会倒”。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对鄞江桥作了专门的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对该桥也有所提及。
1979年,为改善交通,鄞江桥被拆除,原址修建了水泥大桥。
●新桥
另选新址重建,长约90米
近日,鄞州区相关部门在鄞江镇举行的关于重建鄞江镇鄞江桥的研讨会。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考虑到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在原址重建不太现实,不过重建的的木廊桥离原址不远。
根据获选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的概念性设计方案,重建的鄞江桥长约90米,在外观造型上基本采取科学性和美观性结合的方式,在廊屋内部装饰上,主要将突出乡土艺术及民俗信仰等文化内涵。
廊屋:屋面采用当地的小青瓦和脊砖,侧面钉黑色鱼鳞板。在梁上铺设木板,桥内两侧设坐凳供人歇息,在中间位置设置佛龛、藻井、开花等。在梁架上会适当留出空间,写上一些或与桥相关的楹联、诗文,或是造桥工匠、建桥主事人、捐款人等信息。
建筑材料:桥墩部分所需的主要材料为来自当地的石塘———小溪石,并根据现存的百梁桥及鄞江桥老照片上显示的肌理,砌筑桥墩;桥墩以上部分全为木结构,采用与老桥相同的老杉木。
另外,新建的鄞江桥将增加避雷、灯光等设施,并与木结构桥梁相结合,隐藏在桥梁内部,不影响整个桥梁的美感。同时突出夜景灯光设计,突出“水墨光带、映江、塑桥、点景”的照明理念,彰显古镇文化和古桥美感。
-链接
鄞江镇因鄞江古桥得名
鄞江镇自东晋晋安四年建筑勾章县城,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曾以“小溪”“光溪”为镇名。境内有“鄞江”“光溪”两条水系,江上曾建“大德桥”,北宋时改建成石木结构,更名为“鄞江桥”。它山堰研究文化中心秘书长陈思光说,桥以江得名,镇以桥得名,有了鄞江桥,小镇后来也改名为鄞江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