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上个双休日,一只可谓“鸟中强盗”的短尾贼鸥突然现身慈溪的海塘边,被宁波的野生鸟类摄影爱好者钱先生拍个正着。昨天,经浙江野鸟会专家查证后确认,这种鸟属于浙江鸟类新记录,甚至在中国大陆的记录也非常稀少。
海边出现奇怪的鸥
随着秋天脚步的临近,眼下正是鸟类迁徙季节。9月15日下午,钱先生在慈溪观海卫一带的海塘边拍鸟的时候,偶然注意到了一只奇怪的鸥:它体色暗淡,似乎和附近常见的黑尾鸥不大合群,喜欢独来独往。于是,钱先生用“大炮”(超远摄镜头)拍下了它飞行的姿态。在相机上回放照片时,已有六七年拍鸟经验的钱先生更加搞不懂了:它的尾羽后面怎么还突出了一截?
因为,普通鸥的尾部一般是平的,而如果是燕鸥的话,则尾部也该是如燕子一般呈分叉状,钱先生从来没见过尾部突出一截的鸥。当天回家后,钱先生通过翻书、询问国内资深观鸟人士,初步认为这鸟儿是短尾贼鸥。但问题是,权威资料表明,短尾贼鸥繁殖于北极地区,秋冬南迁至南方海域,一般只活动在遥远的海上,极少接近大陆。因此,在浙江鸟类的名单上,尚没有这种鸟儿的名字。
16日下午,记者和其他3位鸟类摄影爱好者再次来到慈溪海边,寻觅这只不寻常的鸥。当时,由于受台风“三巴”的外围影响,海边风非常大。忽然,在离海塘不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只深色的鸟儿矫健地逆风飞翔,飞行速度快得离奇。它始终与海塘平行疾飞,于是我们驱车加速追上,在它前方一两百米处停车,然后举起“大炮”等它飞近,接着就是一阵“扫射”……然后又驱车跟上它,如此反复多次,才拍到了比较清晰的照片。
确认是罕见的短尾贼鸥
大家把这只鸥的多角度照片跟《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上的图片与描述仔细比对,确认是短尾贼鸥无疑。
资料表明,短尾贼鸥是一种全长约45厘米的深色海鸟,中央尾羽有延长,嘴如猛禽一般呈钩状。它们喜欢在海面上低飞,伺机抢掠其他海鸟的食物,迫使其他鸟儿翻转而弄掉或吐出其所叼的鱼虾等食物。有时也随船而飞,找寻遗弃食物。以前,曾在中国南沙群岛及香港海域有过记录,在台湾北部也有过一次记录。总的来说,国内关于这种鸥的记录非常少。
短尾贼鸥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发现还是11年前的事。学术刊物《四川动物》2002年第01期曾专门发表文章称,2001年4月15日,有人在福建省长乐市国际机场草地上捡到一只雌性短尾贼鸥。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鸟种。后来,这只贼鸥被制成了标本。
那么,这只贼鸥怎么突然会深入到杭州湾呢?浙江野鸟会的几位资深观鸟人士分析,参照以往的一些罕见鸟类的例子,它很可能是受台风“三巴”的影响,被吹到慈溪的。上周末,“三巴”从南至北,刚好经过宁波附近的海域,在海上掀起了狂风巨浪,这很可能使得部分海鸟到大陆附近临时避风。8月份“海葵”台风影响期间,就曾经有过在远洋活动的海鸟被刮到内陆的先例。
相关链接
曳尾鹱被台风吹到上海
据上海媒体报道,8月上旬,由于台风关系,原本在海上活动的曳尾鹱第一次在上海被观察到,成为上海鸟类家族的新成员,这是这种鸟自1916年以来在中国大陆的第二笔记录。
这只曳尾鹱是在上海嘉定被发现的,并得到了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救助。被发现时,它已十分消瘦,而且精疲力尽,根本飞不动。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风力实在太大,导致它多日未进食,因此无法再飞翔。上海动物园随后将它收留饲养。
根据历史资料,1916年,中国大陆第一次看到曳尾鹱是在福州,由一名法国传教士发现的,但直到目前业界仍然对这笔记录存有疑问。曳尾鹱生活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海域,常见于远洋的岛屿,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很少出现在近海或陆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