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赛男(右)与薛亚玲校对账本。记者 崔引 摄
浙江在线09月20日讯 统计数字很多时候“看上去很美”———对比十年的宁波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生的变化,这个数据从2001年的11991元,跃至2011年的34058元,增长了近两倍。
但数据的来源让人觉得神秘,这些反映我们生活水平的统计数字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9月17日晚上,记者跟随辅助调查员孙赛男走进记账户薛亚玲的家里,探究一位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账本,是如何汇总成这个城市最后的统计数字,并生动地反映当下的时代变迁。
一名记账户的生活变化
就算买一株青菜也要记账
“刚开始很不习惯,后来就好了,现在每天都要记。”薛亚玲是一名老“记账户”,从2009年被抽中记账开始,已经近4年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家中的每笔开支。
翻开封面上印着国徽的《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记者看到密密麻麻、但誊写得很整齐的数字。
“那可是要逐笔记账,今天有一笔收入记一笔,明天有一笔支出记一笔。水电费、上网费、理发费、服装费等等都要一一记上,甚至买菜都不能写总数,还要青菜、青椒、韭菜、葱一样样分开记录。”
薛亚玲从事会计工作,但仍然感觉“开头的时候真有些不习惯,太琐碎了”。有时候早上去菜场买了菜,薛亚玲怕晚上遗忘了,到了单位就抽空记下买菜的价格,回家再抄进表中。“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这样得出的数据才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舍得吃每公斤70元的红枣了
每月的20日是交表的日期,薛亚玲会在家中等孙赛男到自己家里来收取账本,同时送来一个新的账本,从21日起再开始新一轮的记录。但这个月的20日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21日,薛亚玲就要搬家了。
生活正在变得更加从容。除了即将迁入新屋之外,今年最让薛亚玲开心的是,女儿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考取了城管系统的一个职位。
而十年前,她所在的渔业钢丝绳厂转制,她和爱人都下岗了。“小孩还在念高中,两个人都下岗,那时候精神压力真的很大。”
经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夫妻俩重新在新的工作中再起步。现在,薛亚玲从事会计工作,而她丈夫则在一家生产假牙的企业工作。
“家庭收入增长十倍,是肯定有的。”这一切都可以在账本中体现:薛亚玲很喜欢吃红枣,账本中好多笔记着:网购4公斤装“好想你红枣”,280元。“现在想吃什么,就会去买,不会太犹豫了,而放到十年前,这么贵的枣根本不会考虑去买啊!”
一名调查员的观察感受
很多家庭收入都明显增长了
孙赛男的工作,就是联络她所负责的39户记账户,并将这些账本数据汇总。
她担任辅助调查员已经12年了。按照规定,记账户每年要换掉大约三分之一,孙赛男12年里接触到了上百户家庭,直接感受了家庭这个社会最细微的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早些年时,会遇到好些生活不如意的家庭,对我入户调查很不配合。记得一个槐树小区的家庭,丈夫下岗了,孩子仍在上学,我看住房也很窘困。主人牢骚很多,说‘这有什么好记的?’‘老百姓谁关心这个?’我耐心给他解释后,慢慢他开始支持我们的统计工作了。这些年很多人生活改善了,心情更舒畅了,也更愿意配合我们的入户调查了。”
她告诉记者,有一户姓蒋的记账户,以前他是在企业上班,现在自己单干,为私家车一族提供中介服务,每月的收入以前只有2000多元,现在除了工资之外,“分成”一栏都填写有2万元左右。“他收入的增幅最大,也一定程度反映出汽车业的快速发展,让汽车走入了千家万户。”
十年前的旅游开支几乎空白
翻开各种数据记得细细密密的记账本,里面的每一项指标都可能是时代的缩影。“现在大家收到的卡类比十年前多了很多,各种购物卡、提货券名目繁多,这些其实都要算在非现金收入名下。”
民间所称的“红包”,在统计上要归到编号为9262的“赠送收入”。“现在红包的数额也越来越大,有一户孩子考上高中,就收到了2万多元红包。”孙赛男说,压岁钱也类似,十年前多为一两百元,现在收到5000元很普遍了。
在支出上,每个记账的家庭要逐笔记下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消费内容。2011年增幅最快的三类支出是医疗保健、食品、交通和通信支出,人均分别支出1107元、8200元和3724元,分别增长55.4%、18.9%和20.5%。
而记者注意到记账本的封面上,还有“本月家庭成员旅游总花费”一栏。孙赛男说,十年前,很多家庭的这一栏都是划去的,而现在旅游已经是很多家庭经常性的花费了。她所认识的一些北仑的家庭,每年旅游开支大约在2万元水平。
-链接
统计数据来自600户家庭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样的数字,是通过大量居民家庭的实际记账统计来的。”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宁波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调查统计,1981年从单位抽样调查80户职工家庭开始。而现在,已经扩至市辖六个区的600户家庭。“我们先会按照累计人口比例法抽取街道、社区居委会及小区,再在抽中的小区等距抽取居民户。这样产生6000户再进行大样本调查,再从中抽取600户作为常规记账户。”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数读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增加近两倍
600户记账户的数据审核无误后,就会最终汇总生成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一系列数据。这数据背后的成百上千的账本,生动地记录着宁波市民们生活的变化。
2001年,宁波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1元,2006年,这个数据涨到19674元,2011年,跃至34058元。十年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两倍。
2001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62元,五年后增长到8847元,到去年这个数字变成16518元。
有意思的还有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变化。2001年,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64台、家用电脑30台、空调82台、移动电话53部。十年过去,这些变成了彩电193台、家用电脑103台、空调214台、移动电话203部。
变化最明显的自然是电脑、手机,不过还不能落下汽车———2001年,宁波汽车总量约13万辆,2011年11月底的汽车总量为1042489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