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1日讯 余新镇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窗明几净,诊疗室里,老医生孙明法正给一个常来看病的村民量血压。
2000年,孙明法开始在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当医生,一直到去年才退休。孙明法说,他工作的这11年,也正是小小服务站经历两次“大变脸”的11年。
蝶变记
“孟母三迁”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念书,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两迁”则是为了不断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2000年8月1日,是孙明法在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第一天。“在一个村里的茶馆边上,对于我这样的农村人来说,我不能说它有多破旧,但最大的感觉就是潮湿。”孙明法说,当时整个卫生服务站就一间30多平方米的平房,被隔成了一间半,大点的一间用来门诊看病和配药,另外的小半间则用来进行输液,而输液的床位就是两张放上席子的破竹塌和几张摇摇晃晃的椅子。“且不说设施设备跟不上,最大的问题还是拥挤,病人多的时候连站也站不下。”孙明法摇着头说。
这样的状况维持了3年。2003年,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搬迁,搬到了现如今余新镇农贸市场附近。搬迁后,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了自己专门的输液室,20多平方米,也有了整洁的药房,地面浇成了水泥地。孙明法说,搬到“新家”后,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原来冬天输液室里窗户都关不紧,冷得要命,现在变得温暖又整洁,各种设施设备也完备了。“但是还有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没有独立的厕所,也没有自来水。”孙明法说,病人上厕所只有一个马桶,很不卫生,而站里的医务人员还要负责倒马桶、打井水,很不方便。
对于一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专门的厕所和自来水确实是一个大问题。2005年,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再次搬迁,也就是搬到了现如今的所在地:总面积150多平方米,治疗室、药房、休息区、输液观察事、值班室分区清楚,治疗室内医疗制度上墙,输液观察室内装有空调、电扇、电视机,床位干净充足。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次搬迁后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了自己的独立厕所,也有了洁净的自来水。该站站长金雅萍是2010年从新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过来的在编医生,她告诉记者,如今来这里看病的村民不少,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病人,服务站里现如今有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这里从我家走过来5分钟就到了,量个血压配个药什么的很方便,医生也都很专业,环境又好。”金星村6组的村民陈陆凤配了一些稳定血压的药,给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大大的好评。
余新镇中心医院副院长金雪峰告诉记者,自从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搬到这里后,还实现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时结报,非常方便。
话外音
余新镇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两迁”,为该村6000多名村民迁出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家门口”的卫生服务站。金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换颜”,也正是这几年来南湖区所有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变化的一个小小缩影,成了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换挡提速”的一脚脚给力“油门”。
近年来,南湖区完成了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迁、扩)建及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不断完善,所有镇、街道均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员、机构、业务、药品、财务和处方“六统一”管理。
2007年,惠及全区百姓的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已基本建成,城乡合作医疗费用实现实时结报。2010年,南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同时,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渐渐形成了医疗卫生人才的优质梯队。一方面,南湖区积极引进有经验的老专家前来“压阵”,与年轻医务人员结对,以帮带形式促进更多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卫技人才,2009年开始开展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工作,同时重视加强对在岗卫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安排基层医技人员赴市级医院和上海等地大医院进修深造等。
2011年底,南湖区在没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区里建起了首个全科医生工作室,创建起了比社区卫生服务站更小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细胞”,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小病进社区”,让百姓在“家门口”放心看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