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2日讯 “老周在家吗?”昨天上午,长兴县画溪街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傅佩京,又来到曹家桥村葡萄种植大户周春方的家造访。
傅佩京径直走到杂物间,查看储存的农药和化肥。周春方详细地说出用过的药和肥。
随后,傅佩京走进了葡萄园,查看作物生长情况。瞄到掉在地上的农膜,他提醒:“农膜留在地里会污染土壤,葡萄可能也会受影响的。”老周回应,“今天一定清理掉。”
从老周家出来,老傅驶过弯曲的机耕路,来到附近包桥村章志泉农资零售店门前。经营户章志泉热情地迎上来,带着傅佩京来到农资仓库。老傅仔细查看了每批农药化肥的品种、品牌、许可证、厂址等标识,还仔细地查看了进货和销售的台账,并建议章志泉将化肥堆放更整齐些。“农药化肥按规定用,长出来的东西才有保证。这种小店关系到好多农产品,一点也不能马虎。”老傅向记者特别解释。
这是老傅上午查看的第4家了,自从两年前街道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后,他就有了个新身份“质管员”,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奔波在田野和农户之间。
老傅说:“谁不想让自家种出的东西安全啊,质量安全关系到很多事,农民要是没跟上,一年的辛苦就白干了。”现在的农产品上市前,一般都得过抽检关。画溪街道是长兴重要的农产品产出地,有近万亩葡萄,还有草莓、食用菌、水稻等作物,产品大部分直接供应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像老傅这样的质管员的工作就是把好监管的第一道关口。不合格的农产品不能卖、甚至要销毁,起初,农户都不肯。后来老傅请专家给大伙上技术课,搞培训,慢慢地,还发现经过抽检合格的能拿到一个叫“产地编码”的数字,城里人查数字就晓得产地和检测情况,大伙这才常常请教老傅怎样通过抽检拿到编码。不久前,全省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行动”,傅佩京发现,不少农民的技术越来越行了,化肥农药用得越来越到位了。
“是老傅请人教我们用上了避雨栽培、肥水滴灌、健身栽培、修剪整枝等技术。”见到记者,长兴红稔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淦泉忍不住又说开了,“农药是花钱买的,有了技术,大家用药都科学了,钱省了,品质也大大提高,以前葡萄要运出去卖,今年都是外地客户上门来收,一来一去,运费就省下20%成本。”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