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姐,你看这样好不好,让小儿子跟老韩来沟通”——昨天,吴菊萍的新角色是杭州西湖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了一起棘手的抚养纠纷。
上周四,西湖区人民法院特别委托《钱江晚报》发出“征集令”,面向全社会招募特邀调解员。短短一周,已有上百人报名。
而吴菊萍与西湖法院立案庭庭长陈辽敏,在今年6月一起参加了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两人相互欣赏。这次特邀调解员的事情,两人一合计,全国道德模范吴菊萍应邀加盟。
昨天是吴菊萍第一次“试水”,在陈辽敏和资深调解员王大姐的陪同下。
抚养残疾儿子,纠纷很棘手
事情是这样的:胡大姐和老韩都是外地人,在杭打工期间认识并恋爱,那是1989年的事情了。婚后,夫妻生有两个儿子。不幸的是大儿子在5岁时发高烧致残,生活不能自理。
2007年,胡大姐与老韩离婚。当年离婚官司是在西湖区法院打的。两人在离婚时约定大儿子归老韩抚养,小儿子跟胡大姐。因为抚养大儿子毕竟负担更重,所以双方还约定等到小儿子成年后,大儿子由老韩和胡大姐轮流抚养。
转眼,小儿子已经21岁了。老韩在小儿子18周岁后就反复去找胡大姐要求她按当初约定,来管大儿子。
但是胡大姐没有再婚,千余元月薪还要供小儿子读大学,她觉得自己没有余力再照顾老大。
一来二去,老韩又找到了西湖区法院,要求强制执行,也就是执行当年离婚判决书上的有关双方轮流抚养老大的约定。
背靠背调解,儿子是桥梁
这个纠纷很棘手,也不适合强制执行。因为双方都有实际困难。胡大姐心有余而力不足。老韩后来再婚,女方又带了两个孩子来,老韩的收入也就靠临时工,现在是当保安。而大儿子原本放在老韩衢州老家由奶奶带,无奈奶奶也去世了。
资深调解员王大姐前期做了蛮多工作,终于让老韩和胡大姐愿意坐下来谈。离婚后老韩就很少见到的小儿子昨天也来了。
一开始见到吴菊萍,这对曾经的夫妻还是有崇敬心情的。但是一说到以前,两人立马顾自吵开。
吴菊萍看“形势”不对,和王大姐、陈庭长一商量,决定用点调解技巧,“背靠背”(也就是双方单独做工作)吧。吴菊萍拉着胡大姐的手说:“这样吵下去不是办法,我看,大姐,你的心意,你的处境,小儿子最清楚,让他跟他老爸谈,老韩心里也疼这个儿子的。”
接下来,胡大姐被带进了旁边的小房间,老韩出来坐在刚才胡大姐的位置上,小儿子看着他,一声“爸爸”,刚才还气呼呼的老韩马上柔和了起来。
愿意跟吴菊萍一起做特邀调解员可继续报名
小儿子和老爸的对话轻柔而充满了温情。调解最后结果是,老爸同意再抚养老大两年,等小儿子大学毕业工作后,大家一起出钱在老家雇人帮忙照顾老大。
多年的心结一解开,老韩就轻松起来,他跟吴菊萍说,“你比电视上要好看,要瘦一点”,这话说得吴菊萍也心花怒放,眼睛眯成了月牙儿。
陈辽敏称赞吴菊萍情商高,调解还是蛮有技巧的。吴菊萍说,这是开始,以后你们多教教我,会更好。
如果,你也有吴菊萍这样的热心和热情,如果你有一定法律基础,愿意付出,不妨试一试,西湖区法院很需要特邀调解员。
上次本报发出“征集令”后,已有上百人响应,青年律师占50%以上,还有其他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资深调解王大姐说,关键是要肯付出,要舍得牺牲时间,调解技巧可以培训。
陈庭长说,报名后,法院会做一定挑选,而后培训上岗。特邀调解员以公益为主,有适当劳务补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