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6日讯 17750毫升!相当于三个正常成年人体内血液量的总和!这是省一监46岁的民警唐晓敏最近10年来的累计献血总量。他用献血这一具体行动诠释“最美衢州人”的深刻含义,大爱感动三衢。
10年献17750毫升
他用流动的血液书写“最美”
“我献的血不算多,很多人都比我多。”这是接受记者采访时,唐晓敏说的第一句话。参与无偿献血17750毫升、捐献血小板12次的唐晓敏,曾先后十多次被评为监狱级、局级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个人三等功一次,2008年至2009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
唐晓敏对公益事业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有一次,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针口被感染溃烂,发烧一个多星期。这件事后,家人、同事都劝他少献点血。可唐晓敏坚定地说:“伤口总会好的,而需要用血的人等不起!”就是这种无私的想法,让他坚持了10年。
是什么让唐晓敏如此执着于献血这个公益事业呢?唐晓敏对记者说了一件让他伤心的往事:1995年,他的一个同学兼同事因一次意外导致失血过多,最终离开了人世。从那以后,唐晓敏对人生看淡了许多,也开始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希望自己的血能帮到那些需要的人。
2009年,唐晓敏偶然从报纸上得知血小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他二话没说,放下报纸就往血站跑,要求捐献血小板。医生看了他的献血记录,告知离最近一次献血时间间隔太短,不能捐献血小板。在医生的安排下,当年6月,他第一次捐献了血小板。至今,已累计捐献血小板12次。
当记者问会不会担心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时,唐晓敏举了一个例子:解放初期,中国曾向前苏联派遣一些科学家学习他们的军事技术。由于当时国家给的经费有限,一名科学家多次通过“卖血”的方法,换回许多有价值的军事书籍。“有记者采访这位老科学家时,他已经80多岁了,这证明献血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多大影响。”唐晓敏笑着说。
如今,唐晓敏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骑车上班,锻炼身体,正当作息。他说:“我必须保持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我还要继续我的公益事业。”
-读者点评
郑云龙(企业职工):现在每个行业、每个单位都在争创“最美”。什么是“最美”?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答得上来。“最美”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无偿献血,其实就是在救人,是衢州人“最美”的行动之一,它让“最美”两个字的含义有了着落。
汪晓(教师):社会在发展,各种意外也越来越多,几乎每时每刻都有病人急需用血。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国人素质提高的证明。
郑淑芳(个体老板):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总有人习惯用金钱去衡量事物,包括无偿献血。但帮助别人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你不献、我不献,需要用血的时候到何处拿?无偿献血是个良性循环,帮助了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宋英(个体老板):无偿献血虽然说是自愿的,但我希望这种自愿能变成人们一种惯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许多人。如果无偿献血成为一个社会的自觉行动,也就不会经常出现血站血荒的报道了。
徐元发(企业职工):无偿献血是好事,无偿献血的人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希望政府部门能健全机制,让参加过无偿献血的人在用血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关爱与方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