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5日讯 一台老式缝纫机,一箍箍五颜六色的丝线,针尖在缝纫机牵引下带着丝线穿梭,一缕缕的毛发愈发油亮、饱满,一只灵动、蓬松的猫咪跃然布上。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文瑛是杭州机绣艺术的领军人物。今年68岁的她从20岁开始与丝线结缘,如今已是银丝华发。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工作室里,王文瑛讲述了她和机绣的不解之缘。
不了解的人初次听到“机绣”,第一反应多是“电脑绣花”。其实,机绣中所指的机器并不是电脑,而是手工操作的缝纫机。在这台老式“飞人牌“缝纫机前,王文瑛绣出过代表作双面异色绣《藤篮猫咪》、一面瑞雪一面春日的《六合瑞雪与六合春早》等。最打动人的就是双面异色异物异景的《雷峰今昔》。
这幅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作品如今陈列在工美馆的三楼展厅内,它一面是雷峰古塔的残缺和古西湖印迹,另一面是雷峰新塔的精致和秀丽如画的新西湖景观。
几乎每一位参观者见到这幅作品,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古一今栩栩如生,缝纫机是怎么踩出来的?”几个月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干事伊琳娜·波克娃来博物馆看到作品也久久不肯离开,惊叹神奇。
其实,这幅双面绣是王文瑛夫妻俩一起创作的。王文瑛的爱人叶方达也是一位高级工艺美术师,许多刺绣艺人都喜欢做他设计的作品,《雷峰今昔》是叶方达最后的设计作品。
“设计的时候,他原来想用绘画稿,但感觉不太好,就决定用照片。所以他老往西湖跑,拍西湖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照片。后来选出了这两幅雷峰塔,前后花去了三年时间。”王文瑛回忆说,这幅作品的创作心境和其他的大有不同,因为这期间,丈夫叶方达检出了癌症,“住院了他还放不下,催我快去把作品完成,说自己这里不要紧。绣好这幅作品是他的遗愿。”
爱人病逝后,王文瑛含泪完成了作品,整整耗了两年时间。作品完成后被誉为其代表了杭州机绣最高水平。
王文瑛说,绣一幅作品花一两年时间是常事,要绣出好作品,需要“人机合一”的默契,件件都得花心思,眼睛、双手、双脚、内心要配合得恰到好处。她正在绣的作品,仅仅只是猫咪头部所用的白色线,就分为不下20种颜色,“这样才能绣出立体的层次,一般色感不好的人根本区分不出”。而一幅《雷峰今昔》,颜色更是不下2000种。
曾经,机绣被用于被面、窗帘、台布这些家庭日用品,而如今机绣已经被视为精品看待,变成了人们收藏的高档欣赏品。王文瑛的大徒弟吴敏华如今也已经是省级工美大师。对于招徒弟,王文瑛只淡淡说了一句:“徒弟不求多,只求精。”
王文瑛告诉我们,其实机绣最早是从杭州发源的。杭州机绣是杭绣的一种,和手绣组成了杭州刺绣的两朵姐妹花。机绣所用的真丝双径线,也是杭州出产的。所以,她希望这次招的关门弟子能够留在杭州,将机绣艺术继续传承和发扬。
见习记者 刘硕 记者 余雯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