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垦重建,还地于民。德清县通过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图为村民往复垦还地菜园运送肥料,准备施肥。
浙江在线10月09日讯 用德清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郭志伟的话说:共同责任机制,就是大家用、大家管、大家担责任。
在德清,正有一种前行的力量,推动共同责任机制的“德清模式”日臻完善。
A 修葺荒塘荒地三家村喜分口粮田
10月7日,德清县洛舍镇,明净清爽,晚稻刚刚抽穗,轻轻摇曳着。
经过一路蜿蜒的水泥道,来到三家村。通过土地开发,眼前这片277.86亩的土地,已然没有丝毫坑洼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农田。
村主任吴海有一脸得意:“原来尽是‘无所出’的荒塘荒地,我们专门从外地调运新土加高修葺,完成土地开发后,新增耕地263.77亩,按份额回分给农户。”
刚从地里回来的姚会章,种植了8亩水稻,还经营着一家小饭馆。“除了解决自家口粮,剩余全供给饭店。”
他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头说,自己原来的田位于离家十多分钟的山后,新分到的2亩地就在家门口,每亩产量1300多斤,高出另一片200斤。“品种是一样的,因为新土发病率少,可能有机肥多吧,产量高。”姚会章笑着说。
由于这个土地开发项目的完成,从2010年底开始,三家村仲家圩项目的受惠村民,过上了从“无所出”到喜分口粮田的幸福生活。
发挥土地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耕地保护”这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正给德清县的村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做好耕保合力的工作,日前德清县下发了《关于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的通知》,从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建立耕地保护审计制度、构建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四方面入手,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正是有了政策“护航”,一系列制度的约束,耕保合力的“德清经验”正迈上新的台阶。
B迁建整治复垦青墩村新增45个足球场大的耕地
晨曦微露,在钟管镇青墩村,村民沈水民早已从休憩的大棚里起身,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忙活。
这片承包田的“前身”,其实是该村2个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后,新增了645亩耕地,达到农田设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区。村支部书记吴金泉介绍说:“青墩村原有村庄面积范围大,老房破旧、淤泥遍地、杂草丛生,基础设施差,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完成复垦工作后,在不破坏耕种层的前提下,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将新增耕地出租给养殖户,用于浅水养殖,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民收益。”
沈水民就是得益的村民之一,他承包的田地,规模从40亩一下子扩大到110亩。为此,他还辞去了村上企业的工作。“现在承包的田地主要以养殖青虾为主,每亩纯利润大概有2000元,每年要比原来多赚十来万元。”
沈水民一提起土地整治,就乐得合不拢嘴。“这当然好,土地集中在一起后,自己搞承包上规模了,增加收入不说,还能住上新房。”不远处的中心村,一栋崭新的两层连体别墅就是他的家。
眼前的中心村宛如一座现代化小城,公园、菜场、图书馆、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村里还投入10余万元,建了第一个村级塑胶门球场,吸引了多支门球队伍前来“练兵”。据吴金泉介绍,这2个项目共涉及到138户农户,除了27户在镇上购买了商品房,剩余的111户农户,都搬进了规划点的新居。
吴金泉算了一本明细账:原138户居住面积309.8亩,通过土地整治迁建后,每户均可节约土地1.8亩,共新增耕地面积475.62亩,相当于将近45个足球场的大小。
国土局有心、乡镇用心、村民放心。当地实施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赞誉:青墩村村庄复垦搞得好,新农村建设全国领先。
青墩村,只是德清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一个缩影。
一轮以亩产论英雄为核心的“工业用地革命”同时在德清方兴未艾。
近年来,德清县面对日益紧缺的可用土地资源,狠抓存量土地盘活。县政府出台《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着力在内部挖潜上做文章,以加强考核为龙头,落实责任为基础,走出了一条空地增容、厂房增层、 “腾笼换鸟”促节约的新路子。
2009~2011年德清县累计盘活存量工业建设用地2989亩,其中企业内部挖潜和流转盘活增加建筑面积113.27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土地1699亩。
2010年以来,德清共认定闲置土地6宗,面积117亩,收取闲置费1110.67万元。
一系列的直观数据,凸显了德清在工业节地方面的斐然成绩。
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德清坚信这一目标,并认真付诸行动。今年德清县还出台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加大了考核和奖励标准,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准入门槛。工业企业容积率要求达到1.2以上,工业厂房全部按3层以上建设。
后来居上的德清,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上行进得愈加稳健。
- 浙江展演优秀剧目 将先后有19台好戏在各剧场上演
- 德清农产品工程:诚信经营 让老百姓吃得更健康
- 德清老人“爱心保险” 8万多名60岁以上老人受益
- 舟山岱山高亭镇1758亩抛荒耕地重焕新生
- 湖州文艺创作上新台阶 《德清嫂》唱进国家大剧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