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寻找“里斯本丸”号:70年前的东海反法西斯大救援
2012年10月09日 07:22:50

 

  寻根:战争垒砌异国情

  “被救上来的英国人,大部分被安置在岛上庙内和渔民家里。”陈永华说,当时的小岛,被日本军封锁着,与外地隔绝,岛民生活极其困苦。就在这样的状况下,面对衣衫不整,极度疲惫的战俘,渔民仍像对待客人一样,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粮食、鱼干制品拿出来给战俘充饥,还取出各自的衣服,给战俘取暖。

  “好几个人发烧,用手势比划说,想吃甜的东西。我们就拿出所有白糖,放在番薯汤里。”陈永华说,当时,白糖是裹在衣服里、压在箱底下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1942年10月4日清晨,岛上渔民正商议如何把英国战俘安全送回国时,5艘日本军舰从沈家门方向驶来,迅速包围了青浜、庙子湖岛。

  为了不连累善良的渔民,英国官兵主动集合,排好队。当天下午2时,381名英国官兵被日军押上日舰。但日军没想到,还有3名战俘躲过了大搜捕,他们分别是英国军尉官法伦斯、英国商人伊文斯和英国外交官詹姆斯顿。

  今年83岁的梁亦卷老人对此事功不可没。我们找到梁亦卷老人。回忆往事,老人脸上充满了自豪。“那时,我才13岁,很贪玩。有一次,发现青浜岛东北面的南田湾,有个小湾洞。”老人说,他和另外两个小伙伴,带着这3名战俘,躲进小湾洞,最终逃脱了日军的大搜捕。

  天然海蚀洞穴小湾洞竟成了最后“功臣”。一个初秋的早上,我们跟着当年目睹这场大救援的另一位老人——88岁的林阿根,走进了小湾洞。从青浜岛居民聚集区,绕着沿海的山路走上20多分钟,能看到一片礁石,跨过这片礁石,又有一处荒草丛生的地方,而小湾洞正在礁石和荒草之间。

  小湾洞口小腹大,深约两米,进洞后分左右两条路,左边直通海面,右边沿坡向上,洞内可容纳三四十个人。林阿根老人说,涨潮时,海水淹没洞口,里面却还有很大空间,外面根本看不出来。直到今天,岛上仍有不少居民找不到这个洞穴的入口,也从没去过那里。

  3名战俘就在小湾洞住了整整5天。1942年10月9日,6位青浜渔民驾着小船,连夜将他们偷渡到了宁波象山渔港。几天后,当地官兵几经周转,将3人送到了重庆。詹姆斯顿等3名战俘居留重庆期间,以亲身经历在广播电台上揭露了日军暴行,引发国内外强烈公愤。最后,他们由英政府驻华使馆接回国。

  传承:海洋文化新亮点

  岁月如梭,当年救助英国战俘的大部分渔民都陆续去世。目睹并参与了当年营救的渔民,至今仍健在的已不足5人。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只要你到东极,坐下来和当地人聊天,大家都能说上几句关于“里斯本丸”号的故事。

  “从小受父辈影响,多少知道一些。”梁亦卷的女儿梁银娣是东极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近几年来,她持续跟踪关注“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但她也有担心的事,“等父辈们走了,只能靠我们传述当时的故事,但我们的下一辈,或许就会遗忘掉这段历史。”

  2005年4月4日,“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在舟山市定海区成立,梁银娣成为了研究会会员。“研究会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继续挖掘、整理、研究、考证‘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史实资料,弘扬舟山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冒死救助英国被俘人员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还制定研究规划和活动计划,为今后的文艺创作提供素材。”

  2005年8月18日,在舟山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曾被舟山东极渔民营救的“里斯本丸”号遇难幸存者,英国老兵查尔斯佐敦,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带着妻儿及另两位英军遇难者亲属从英国千里迢迢来到了舟山东极,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与仍然健在的英雄陈永华、沈阿桂等7位老渔民热烈拥抱。2009年9月,在东极镇政府的支持、研究会人员的努力下,东极庙子湖岛上建成并开放了“里斯本丸”纪念馆。舟山市普陀区政协委员胡牧多次提出,要为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建一座碑,从而在追忆宝贵精神的同时,增添一种物化的象征。

  “这次沉船事件,是中外古今死亡人数较多的一场海难,作为二战的一种文化遗产,它的现状更应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胡牧说。

  记者手记:不只为了纪念

  王益敏

  在青浜岛人的心里,陈永华老人是当前“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最具发言权的见证者。

  9月10日,记者在青浜岛采访陈永华老人。中午,陈永华的女儿在家中为老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餐后,趁老人离开期间,陈永华女儿告诉记者,这很可能是老人在青浜岛吃的最后一顿饭。

  十几年前,陈永华老人身体出现病症,为了方便就医,老人和老伴离开了青浜岛,一起搬到舟山本岛居住。不过,每年夏天,老人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到青浜岛的女儿家中居住。

  今年5月,老人被查出患了癌症,而且已是晚期。医生悄悄告诉他的家人,他最多只能撑两三个月。在家人看来,老人能撑到今天,已算一个奇迹。

  那天,老人见舟山天气已逐渐转凉,提出想回自家居住,午饭后即将动身。席间,老人说,今年不来了,明年夏天再来。一桌子人举杯, “您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女儿说。

  陈永华老人捕鱼一辈子,出海无数次,而每当说起70年前出海救人的一幕,老人的叙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随着时光流逝,见证过这段历史的人,已越来越少。对于我们来说,如今,寻找“里斯本丸”号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更多的人倾听、了解、感悟那段历史,更在于寻找背后的历史价值、民族精神。

  从英国空运过来的“罂粟”花环,如今已静静躺在浙江海洋学院的陈列室内,供学生参观。然而,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应该再做些什么?不为别的,只为惨痛的历史不再重演。

前一页 [1] [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张品方 王益敏 刘诗剑 编辑: 郭清源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金华销毁20多枚废旧炮弹 大多为抗日战争时日寇所留
  • 莫让“暴力抗日”使正义声讨变了味
  • 抗战老兵姚顺观 “大箬帽军”重机枪手的抗日故事
  • 浙江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70周年 坚定信念自强不息
  • “弘扬抗日精神,共促和平发展”的纪念会举行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