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9日讯 再上义乌佛堂镇小官余,已轻车熟路。时隔4个多月,景色早已陌生,但不变的,是对一个人的牵挂。村口的池塘边,三四个人在垂钓。我们站在塘口,再次大叫一声“赵虎城!”这时,从破旧房屋里,闪出了一张我们熟悉的面孔。
5月22日,浙江日报“美丽乡村”周刊曾以《一个人的生态农业梦》为题,报道了一位义乌退伍军人,五年坚守义乌山区小官余村,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的故事。
这五年,他硬着头皮开荒,在100多亩土地上,种下了各种水果树,同时利用破旧房屋养殖畜禽。然而,由于缺钱、缺人、缺品牌、缺营销渠道,总账算下来,到目前为止,还负债几十万元。尽管创业之路艰辛,但敢闯敢创的赵虎城,凭着一腔热血,守候着“阵地”。
报道刊发后,许多人被他的创业热情所感动。义乌,以及金华市区、东阳、诸暨等地的人们,特意驱车前往小官余村,以实际行动支援他。比如上山吃农家餐、垂钓,购买土鸡、土鸡蛋,甚至送来毛巾、牙刷等日用品。赵虎城说,自报道刊发后,已有数百人陆续上山,还有人打来电话,想帮他代销土鸡、土鸡蛋。
上次采访时,赵虎城共养了1100只母鸡、300只公鸡,2600羽鸡苗,另还有70多只大白鸭、野鸭。“现在,所饲养的第一批土鸡已销售完了,土鸡蛋供不应求。第二批剩下2000余只,还要一个月才能销售。”这让赵虎城看到了曙光。
正当我们交谈时,养鸡场内出现一个陌生年轻人的身影。“他是看了你们的报道后,来这里帮忙的。”赵虎城说。如今,终于有了好帮手,赵虎城也从此结束了一个人在深山的创业生活。
眼前的这位“新村民”叫吴迪,1991年生,来自湖南,18岁那年来义乌务工。赵虎城说,报道后,先后来过四五个帮手,分别来自江西、湖南、安徽和义乌本地,但最后只有吴迪留了下来。毕竟,深山太寂寞。
“我是骑自行车上山的。打算先上山看看,如果确实如报纸上所写,就决定留下来。”说起上山的经过,吴迪依然显得有些兴奋,“一方面被赵大哥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觉得在这里能干出点成绩。”
这次采访的气氛,显然比上次愉快了许多。赵虎城和吴迪配合已较默契,一个在灶头炒菜,另一个就到灶眼添柴;一个去收晒着的衣服,另一个已挑起水桶给菜地去浇水。下山时已星光点点,在村口告别赵虎城和吴迪,回头望,深山已不寂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