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书法:梅则伟
宁波三江口夜景。胡建华摄
除署名外,本版文字和图片由宁波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 一位集卡司机眼里宁波-舟山港的变化——十年见证强港之路
集卡司机张国英。记者周松华摄
记者周松华 见习记者祝梅 区委报道组顾宵扬
见到张国英时,他正要赶往北仑港区三期码头堆场提箱。于是,记者登上了他的集装箱卡车,与其同行。
在宁波,集卡司机这一群体,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末,宁波港北仑港区被交通部列为我国大陆沿海重点开发建设的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集装箱货轮开始在北仑停泊,宁波首批集卡司机由此诞生,张国英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宁波的港口变化,张国英如数家珍:“十年来,北仑三期、四期、五期等集装箱码头相继建成启用,新增泊位160多个。新码头越来越多,我们这些老司机都快迷路了。”1995年,张国英来到宁波龙星物流公司的前身——北仑集装箱运输公司,当起了集卡司机,且一干就将近20年。
一路上,车流滚滚,一辆辆集装箱货车排起了长龙。张国英自豪地说:“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的集卡车大概仅有200多辆,我们集卡司机可吃香了,平均每辆车每个月能跑出1万多元的利润呢!”如今,全宁波的集卡车数量已突破了6300多辆。
在集卡车数量激增的背后,是港口飞速发展。2001年,宁波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了121万标箱,比20年前增长了10多倍。2006年,宁波港与舟山港正式合并为宁波-舟山港,发展势头愈发强劲。2011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了1470万标箱,跻身全球第六大集装箱港。眼下,宁波-舟山港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展贸易往来,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
临近港区闸口,张国英让记者下了车。“如今港口运行效率可高了,至多半小时,我就能出来接你。”张国英告诉我们,过去,港区管理基本依靠人工查验,集卡司机要来提箱,全凭一张书面回执单,一旦单子丢了,再想找到箱子就麻烦了,经常一排队就得好几个小时。
张国英说:“如今,只需在港区闸口前扫描识别卡,智能系统就会自动打出一张单据,去哪儿提箱一目了然,全程最快仅需10几分钟。”2008年起,宁波港集团全面启动了智慧物流港建设,先后在港区各闸口安装了50多套RFID智能识别设备,逐渐实现了口岸集装箱业务向无人管理模式转变。
不仅如此,近年来,宁波港积极实施“科技兴港”战略,努力打造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智慧型码头,港口管理水平一日千里。今年9月,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的桥吊司机王海峰,以每小时235.6自然箱的单机装卸效率,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如今张国英成了跨国公司的一位员工。东方大港的腾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中包括世界航运巨擘马士基公司。2005年,马士基物流仓储中国有限公司与张国英所在的公司合股,双方各出资5500万元,成立了宁波龙星物流公司。
凭借“马士基”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龙星”的生意越做越大。张国英说,如今,除了仓储、装卸柜、物料加工和分拨等传统物流项目,“龙星”还将业务范围拓展至,与运输业务相关的仓储设施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国际集装箱运作与堆场业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等诸多领域。“一个集装箱,我们得吃上好几次利润呢!”
从赚取“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装卸费,到通过增值服务提高利润率,物流企业经营变化折射出港口发展的沿革。如今,宁波港正由“酒肉穿肠过”的交通运输港,逐渐向贸易物流港转型。随着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加快发展,宁波-舟山港将迈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 走读浙江科学发展之杭州篇:八个杭州人的一天
- 甬城首家“托老所”开门迎客 16项服务都挺个性化
- 甬城首家“托老所”开门迎客 16项服务都挺个性化
- 66位中外记者走读浙江 走访多地参与海洽会
- 一纸“蟹券”价不菲 甬城“蟹战”提前半月打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