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25,陈先生打进85100000:我前两天去看我姐姐,我姐姐今年53岁,做奶奶了。她给我看了一样东西,是一双袜子,这双袜子是一九五几年杭州袜厂公私合营以后生产的,牌子叫新联。我发现现在杭州找不到袜厂了,你们知道杭州袜厂现在还在吗?
记者何欣核实报道:昨天上午,在半道红小区陈大姐家,她拿出了那双已有56年历史的袜子。
这是一双崭新的童袜,枣红橙红两色,棉线质地,袜口的商标完好无损,印着“公私合营杭州袜厂出品”和“新联牌”、“12”等图案,字迹清晰鲜艳。
它是56年前
一位年轻父亲给妻儿的春节礼物
56年前——1957年,陈大姐的公公在杭州进修,临近过年回家,给家人买了十来双袜子,这就是其中的一双。
陈大姐的公公叫周国华,今年84岁,是新昌颇有名气的老中医。周家是当地大户,中医世家,周国华的父亲周浦生是当地一代名医,连嵊州县志都有记载。周国华年轻时联合当地几位中医师发起创办了一家诊所。1956年,全国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公私合营运动,周国华的小诊所也席卷其中,“公私合营”后成了一家小医院,他自己被领导派来杭州,在中医学校进修两年,那时的周国华二十七八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大概是1957年的冬天,快要过春节了,周国华即将放假回家,和妻儿团聚,临行前的他一定是满心喜悦,顶着寒风跑到湖滨的解百,用平时节省下的钱给家人买了足足一打袜子——有给老人的,有给老婆的,有给孩子的,就是没有自己的——高高兴兴带回了新昌。要知道,那时候就算是杭州城里人,买得起新袜子的人家也不多,只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小孩子才有可能穿上一双。这双漂亮的小童袜,当年为什么没让孩子穿上?
陈大姐问过婆婆,婆婆摇摇头,说年头太长实在记不清了,反正它就那么完好地压在了周家最老的一只樟木箱底下。直到今年10月3日,周国华生病住院,陈大姐翻箱倒柜给公公寻找厚衣服时,无意间在樟木箱底发现了它。
婆婆讲了袜子的来历后对陈大姐说,你如今也当奶奶了,就把它带回杭州给小孙子穿吧。
这双小袜子,28岁的周国华当年怀揣着它离开杭州,在新昌一个樟木箱底卧了56年后,由他53岁的儿媳原模原样带了回来。
它曾是令人羡慕的福利
一双袜子背后深藏时代变迁
四季青旁边有个商教苑小区,11、13两幢老楼,是原来杭州袜厂的职工宿舍。
78岁的贾德仁是昨天记者能找到的最老的袜厂职工了——1956年周国华在湖滨买袜子的时候,22岁的他已经是袜厂里有9年工龄的“师傅”了。
昨天下午,贾德仁大伯戴起老花镜,仔细端详记者带去的袜子照片和上面的商标,看了许久,他摘下眼镜仰头半晌,慢慢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
贾大伯过去家住雄镇楼一带,从小家境贫苦,在他10岁那年,当泥水工的父亲被胃疼折磨半年后丢下三个孩子去世。母亲没有工作,怀里的小阿妹刚刚满月,贾大伯是家里老大,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爬玉皇山割草,上万松岭打柴……13岁那年他去大隆袜厂当学徒工。说是袜厂,其实就是个小作坊,四五个工人,两三台手摇织机,老板叫钟杏楼,就住贾家隔壁。
贾大伯回忆说,解放后,在公私合营之前,先搞了个“私私合营”——把杭州五六十家像大隆、南华、汪恒泰这样的小袜厂搬到一处共同生产,组成了一个大厂。
“你看,商标里的“新联”,就是这个袜厂的名字,这个大大的“新”字,就是商标,商标里不是有围成一圈的麦穗和环环相套的链条?就是联合的意思……”
1956年开始大规模公私合营,这时的厂名改叫“公私合营杭州袜厂”,品牌还是“新联”,商标还是那个大大的“新”字。陈大姐的公公周国华买的,就是这时候的产品。
又过了两三年,袜厂全部收归国有,从此叫国营杭州袜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杭州袜厂最红火的时候,最多时工人有1300多名,“金轮牌”杭州袜畅销全国各地,从意大利进口的织机据说是全国最先进的,袜厂职工待遇优厚,袜厂食堂油水很足,每年春节袜厂职工能领到几打袜子作为福利,羡煞旁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营杭州袜厂终于在残酷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败下阵来。
1999年,贾大伯还领过厂里发下来的两打“金轮牌”福利袜,那时他已经退休在家。这时厂子已经发不出工资,正在发动职工出去卖袜子。
过了一年,厂里的机器设备被分批运走,据说卖给了诸暨的私人小老板。
又过一年,杭州袜厂正式倒闭。从那以后,贾大伯就再没领过厂里发的福利袜了。
据都市快报 记者 何欣
- 杭州文博会12日盛大开幕 3大场馆4天时间怎么逛尽兴
- 杭州四条高速路段最容易遇到抛洒滴漏的大货车
- 杭港地铁公司全面接管地铁1号线经营运营管理权
- 杭州到上海会有4条线 坐火车出行将来怎么走?
- 废旧厂房变身电影棚 萧山要建“杭州台湾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