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别把牛顿赶跑了
新出炉的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格登,被曝1949年在中学伊顿公学就读时成绩很差,想当科学家还被老师嘲笑。
这不由让我想起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如果有人@约翰·格登,把陶先生的话发微博给他,虽然大科学家一般从容大度,应该不会计较老师当年的怠慢,但恐怕心里也会引起感慨认同吧?
由此亦可见中学教育里的短视、急功近利,中外概莫能外。
金庸先生2003年回嘉兴一中作演讲时,特地讲了两句话跟小师弟小师妹共勉:一是永远不要忘记父母的抚育之恩和他们及师长的教导。二是考取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做人最重要的是对社会有贡献,对得起教育你的师长、父母,对得起自己。不一定要做社会上很出名的人,也不一定要做很高级的领导,不一定要成为大科学家、大文学家。
这两句话也值得专门在这里说说。
金庸先生本已是大家,但他并不鼓励所有的人都挤破头去做大家。我理解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劝后生消极人生、随波逐流,而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后学人生的根本意义是什么,人该怎样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生活。不忘本,决定了一个人基本的人生态度和修养襟怀;而尽力而为,恪尽职守,从容淡定、不自我膨胀、不沽名钓誉,这又何尝不是富有尊严的人生?
我赞同金先生的意见。好的教育的标准不是考进清华、北大或者是世界名牌大学的学生有多少人,而是通过教育,能不能给予学生强健的体魄,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能不能提供支撑他们一生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奋斗动力?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觉悟:读书好不能管一辈子。但我们目前的中学教育仍脱不了这样一种嫌疑:把人的潜力挖至无隙可挖,把人教到“残”为止。这样一种挤榨式的教育方式,最大的后果就是学生一旦脱离这种挤压式的运动,就像一个干瘪的橙子,呆头呆脑,毫无灵气。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教育不是灌输,不是压制,不是剥夺。
教育是唤醒。如朝阳唤醒大地。
教育是激发。如雷电激发天空。
教育是创造。如土壤萌发种子。
教育是一切活的。是舞之精灵,是韵之曼妙,是天地间灵气的聚集和升华。
嘉兴一中那个热爱音乐、热衷组建乐队的学生徐吉成,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无疑会在一个沉闷的环境里成为异类;还有一个叫刘天依的同学,痴迷化学到了在家里建起家庭实验室方便做实验的地步,他后来获得全国高中化学竞赛金奖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他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毕业自嘉兴一中的学生们,要感谢母校,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一张毕业证书或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