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东南商报记者薛智谊采访莫言后与他合影。
莫言用左手写的“欢喜佛”
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 9月下旬,莫言作为柔石文学奖的颁奖嘉宾来到了宁海,这是他获诺贝尔奖之前最后在公众场合露面。而两年前,莫言曾来到宁波,记者有机会面对面采访他近一个小时。当听到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问题时,莫言立马笑了,说:“诺贝尔奖不是体育比赛,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说谁获了这个奖谁就是第一,一部小说写出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否获得诺贝尔奖并不会影响到中国文学的发展。”
两年前
和记者笑谈诺奖
2010年7月19日,三伏天,天气很热。宁波尚方影视公司准备拍一部关于布袋和尚的电影·电视连续剧《皆大欢喜》,在喜来登酒店举行启动仪式,莫言担任《皆大欢喜》的总顾问。
知道莫言要来,记者很早赶到了酒店,没想到,莫言那天到酒店比我们还早。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很远就看到身材魁梧的大作家在大厅里慢慢地踱步。听说记者要采访,他停下了脚步,随便找了把椅子,坐在布袋和尚的宣传板前,笑眯眯地等着媒体记者“出招”。
当时,莫言的新作《蛙》刚刚出版。记者先问了一个关于他这部新作的问题。他说,《蛙》是关于生命诞生的故事,是姑姑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冲动。他是姑姑接生到人间的,写这书是想为一个乡村妇科医生立传。
记者话锋一转,问他:“有人说您是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您怎么看待这个奖项?”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莫言笑了笑说,“我们作为作家的都会忘掉,但你们媒体不一样,老是忘不掉。”
大夸宁波作家
看好80后新秀
言谈之间,莫言对年轻作家也很看好。记者采访他的时候,正是韩寒的《独唱团》上市不久,他谦虚地说,还没来得及看。他说,80后作家从成名到现在,很多经过了10来年的磨练,也有了自己的粉丝。
莫言还大力推荐起宁波籍作家艾伟:“艾伟的小说非常好,像《风和日丽》、《越野赛跑》这类作品,完全可以跻身世界文学之林。艾伟对生活有非常独到的认识和感悟,创造了一批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家中非常优秀的一个。”
书法能左右开弓现场露了一手
记者在采访莫言的时候,他显得很严肃,有点不苟言笑。当时,一位摄影记者提议:“莫老师,能不能很灿烂地笑一个啊,像后面的布袋和尚一样。”
面对这个要求,严肃的莫言有点“紧张”了。他试了下,又放弃了———“还是不要了吧!我再怎么样,也笑不出布袋和尚这样天真、灿烂的味道来。”
“莫老师,您长得胖胖的,如果来演布袋和尚,也是挺好的。”现场一位记者开起了莫言的玩笑,莫言这才笑了笑。
启动仪式结束后,莫言还应主办方———宁波尚方影视公司总经理江海仁的要求,提笔挥毫。不过,他用的是左手,一眨眼功夫,酣畅淋漓的“欢喜佛”三个大字就跃然纸上。“莫老师还给我们提过‘一苇渡江’、‘白云深处’这些字,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值得我们好好珍藏。”江海仁昨天还向记者透露,莫言能左手写书法,但并不是一个左撇子,他的右手书法写得更好。
坚持用笔和纸创作认为文学会越来越小众
记者问他如何看待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他说,以前老说网络文学,我以为就是几个小孩在瞎闹,但是深入进去才发现,里面云集着很多文坛高手或文坛外的高手。在网络上,有些很好,但是大部分很一般,比较粗放,我想读者应该选择一些好的作品来读。”莫言说,“新媒体对传统小说冲击大,以后还会有新的艺术形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有记者问他,看电子书吗?他说,电子书很时髦,但他不看。他还是喜欢传统的阅读方式,白纸黑字,看书非常享受。
莫言还说,小说看的人会越来越少,但会像唐诗一样一直存在;而文学终究会和昆曲一样,变成少数人的钟爱。但他选择坚持,如坚持不用电脑,而是用笔和纸创作;坚持用心把小说酿成一坛坛好酒,这样才能让读者沉醉其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