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南疆戈壁深处,天空湛蓝蓝的。稀疏的骆驼刺旁,一簇簇红柳错落其间,棕红色的枝条迎风摇曳,沉静的戈壁霎时分外灵动。我和同伴搭乘库车县扶贫办的车子,驱车近2个小时,一路颠簸着来到离库车县城80公里外的墩阔坦镇托喀依牧区。我们此行的任务是探访宁波援建“村舍光明”工程的受益农牧民代表。
在车上,县扶贫办副主任玛依努尔·吾斯曼给我们讲述了关于红柳的传说:那是在遥远的年代,一位叫做达喀秋思的维吾尔少女,只身来到了千里荒原,将随身携带的树籽撒在了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因为酷热、饥渴和过于劳累,达喀秋思累倒在荒凉的土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次年,达喀秋思撒下的树籽,长出了绿盈盈的树苗,不知小树是达喀秋思的化身,还是小树融进了达喀秋思的心血,这些树一到秋天,经过严霜的洗礼,都奇迹般地变成红色,像烈火一样温暖着大漠戈壁冷寂的胸膛……望着车窗外掠过的,那大漠荒野中,一抹于深绿丛中绽开的嫩紫和新红,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
这不禁让我想起老家四明山上漫山遍野盛开的映山红。每当春回大地,莺唤鹃啼之际,正是映山红如火如荼尽情怒放之时。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还是在阴冷的山沟,到处摇曳着她坚韧、艳丽的身影,正如宋代杨万里所写的“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她的蓬勃生机与无声魅力仿佛就在眼前。
南疆的红柳和江南的映山红,都有着一种别样的美。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婀娜的风韵,也没有甘甜的果实,却有着最执著的根蒂,和大地紧紧相依,能耐得住寂寞,守候着黑夜,舒展身姿,变幻成一片丰厚的土地,增添绿色的希望,唤起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
谈笑间,车子穿过红柳丛,来到戈壁滩小土坡上一间孤独的土坯房前,艾曼尔·热合曼老人就生活在这里。一群羊,两只狗,这就是他放牧生活的全部。看到好久没见的来客,老人热情地伸出了粗糙的双手,紧紧握住不放。而后,提着水桶来到手压井前,轻快地压起手压杆,清澈的井水便汩汩流出,老人顺手摘下一捧房前菜地里种着的小西红柿,清洗后递给我们,“沙甜爽口,真好吃!”同伴们赞不绝口,老人开心地憨笑着。
待说明来意,提到宁波对口援疆时,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30多年来,老人都是在黑暗中度过每一个夜晚。但是,今年他的生活变了,黑暗中的戈壁深处也有了光明,因为在他低矮的土坯房顶,立起了一块大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现在晚上有电灯,还能用收音机收听新闻,液晶电视机只等着卫星信号接通就能收看。带来这个变化的,是宁波实施的无电农牧民“村舍光明”工程。玛依努尔·吾斯曼告诉我们,与延伸电网相比,宁波实施的这项工程,既节约了大量成本,还减少了农牧民的电费开支。
同伴们与老人进行着交流。老人被日光浸染成古铜色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神情是那样乐观、开朗,整个的人是那样幸福、自然。“我们走了,再见,大叔,祝您健康长寿!”坐上车,看见老人一直站在红柳边上挥着手,微仰着头,花白的胡须被风吹得一飘一飘的,直到看不见身影……我们无不被这一幕深深打动。据负责项目援建的同事介绍,在茫茫戈壁深处,有时携带设备上门安装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就得花上一天时间,确实很不容易,但实施效果很好,受到了当地农牧民的欢迎;好多次,牧民兄弟总是坚持送到路口,望着车子消逝在戈壁荒漠中,真的令人感动。
归途中,我沉思着,忘却了路途的疲劳,忘却了人生的烦恼,只感到工作的快乐和人生的充实。援疆人,不正如南疆遍地生根、开花的红柳吗?在寂寞处静静绽放,于无声处奉献人生,用自己火红的青春,为天山脚下的千里戈壁添上一抹鲜亮的“映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