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的北仑中心城区一角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核心提示
环山临海、港深情浓、人杰地灵。北仑,这个昔日的海滨小城华丽转身,勃发出华东港口新城的朝气和活力。
欢腾的港城,舞动的心情。在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她,共同见证一个生态环保、文化繁荣、幸福和美、风情万种的魅力北仑,共同见证北仑经历港口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发展的耀眼轨迹。
生态港篇
漫步城区道路,随意挑一抹绿意浓处,竹之雅、花之趣、桂之香便入眼入神。一晃20多年,这钢筋铁骨的工业北仑却处处流露出女子般的秀丽和情韵。
绿意晕开的地方,还是那个繁忙的北仑,物流发达、工业聚集,不同的是这份柔美的绿早已深入人心。心变了,城自然也变了。
方寸之间华丽蜕变爱绿护绿从每一位居民开始
吴雄文是一名港口工人,他的方寸,便是小区外不足八平方米的荒芜地。这块狭长的地块位于北仑区新碶街道东河路附近的城乡接合部,曾经杂草丛生、满地垃圾,而现在却是一串红、矮牵牛、凌霄花的天堂。尽管,它没入满城绿色并不出彩,背后却有温馨故事。
“城区到处是花香,满眼是绿植,真心容不下这么一块邋遢地方。”吴师傅说,从去年开始,他便同村民商量包干了这块荒芜地,自己花钱花精力种植绿化。初衷只是想着闲来无事美化居住环境,没想到绿意浓了竟让居民改掉了乱丢垃圾的坏习惯。
星火尚能燎原,更何况是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创建森林城市两年多来,北仑先后对中心城区14条主干道和20多条次干道的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主干道绿化率100%,乔木树种比重达73.2%。
“绿了,静了,环境好了,生活品质高了。”海棠社区居民张先生说,习惯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景致,相形之下那些方寸之乱便更难以入眼了。
抉择之际毅然转型城市从“素描”转向“水彩”
顾珊红,一名职业摄影者,1988年便来到北仑工作生活,他的镜头见证了“东方大港”无数重要的场面。
深水良港,是北仑最大的资源;码头吊机,也是摄影爱好者眼中的尤物。从上世纪80年代北仑发电厂打下第一根桩基,到北仑港突破千万标箱吞吐量,顾珊红的镜头记录了北仑如何发展成为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最多、项目规模最大、企业最为密集、产业配套较为完善的临港大工业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成为宁波市乃至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然而,随着临港大工业快速发展,北仑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支撑能力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居民看来,钱多了,生活好过了,却看不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了。“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那时的北仑就是港口码头,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还有就是一根根的大烟囱。”顾珊红笑着说,尽管自己非常喜欢拍风景照,但要在城区里拍得如意也难。
不过很快,一根根烟囱被推倒,多家重污染企业被关停,城市绿意渐渐地浓郁起来,记录在镜头里的一个个场景,也透露出北仑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工业城”的信息。相继出现的一些数据如风景照一般令人欣喜:北仑区域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累计削减量,节能项目数、投资额度和节能量,日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生产能力、污水管网总长等均居全市首位。
“现如今这北仑是一年一个样。”顾珊红说,一两年前刚记录下来的美景很快就觉得不顶用了,必须得重拍过才能更真实地展现城区的四季之美。除了拍城区的精致小景,顾珊红还喜欢跋山涉水去领略更多的自然风光。那些原本“养在深闺人不知”的美景,也因为一条条游步道的修葺,将自己的才情展现在了爱好者们的面前。
发展路上并蒂花开好一座生态环保的工业城
当空气中时时弥漫花香,早晚休闲散步者众多;当河水清澈,摸螺蛳洗被单的场景再现;当交通便捷,居民有钱有闲去爬山看风景吃农家菜,市民们就更深切地感受到,这样的美才是两全其美,如此之好要持续才好。
也正是如此,从2011年起,北仑新区先后启动“5个30亿元”生态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了由临港产业集聚区向生态工业区的战略转型。而今年,一项庞大的生态建设规划正在北仑全域推进:实施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保障提升、清水绿岸行动、蓝色港湾行动、美丽乡村行动等生态文明“十大行动计划”。300多个生态项目涉及工业、城市建设、农村环境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建设150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其面积接近北仑区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此外,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工作也已正式启动了。
花香珍贵,背后是城市发展路上的权衡。尽管“十一五”期间,北仑区域经济总量增长134%,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50%,用煤量增长50%,但区域的空气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去年的数据是91.2%,要高出宁波中心城区3个百分点。过去五年,北仑新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了27%,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在全省率先通过“811”环境整治验收。
再展望,目标更为高远。今后北仑还将全面推进重点企业的脱硫、脱硝工程,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河水清澈,借的是科技环保的巧力。一直以来,传统临港大工业企业是水资源的消耗大户,也是污染大户。北仑在开展污水处理、内河水质治理的同时,为工业发展开辟了再生水回用的第二水源。岩东再生水厂自2009年建成投产后,累计为临港大工业企业提供再生水量突破4000万吨,节约的淡水资源相当于2.8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正如再生水的循环利用,更多的项目正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