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
寻访人:
浙江日报记者余勤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浙江籍大四学生吴海峰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浙江籍大三学生赵琳琳
兰州大学经济学专业浙江籍大四学生翁斌锋
寻访地:
甘肃省会宁县红军会师纪念塔、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红军总司令部第三局旧址
【历史长镜头】
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15军团直属骑兵团攻克会宁县城。两天后,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率部赶来击溃周边敌军,静待红四方面军的到来。
会师,对于仍处于国民党重兵包围中的红军意义十分重大。通过会师能实现党对红军的统一指挥,坚定国民党张(学良)杨(虎城)部联合抗日的信心,扩大红军的影响。
毛泽东亲自为会师选址:“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进入会宁县城。战士们“兴奋得喊了起来,一路喊一路奔,双方紧紧抱在一起……”10月10日傍晚,红军召开庆祝大会,会上宣读了《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
【寻访现场】
会宁是中国西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不分春秋冬夏,几乎每天都迎来各地的朝圣者。
走进会宁城区,沿街每个路灯灯柱上,都装饰有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会宁,承载着共和国的光荣和梦想,在这里,红军和会师地群众血脉相连。
史料记载,长征出发时,红一方面军8.6万余人,红二方面军1.7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约10万人,而会师的三军总共3万余人。
然而,正是这些保留下来的红色种子,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
在当地人指引下,我们找到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雄伟的会师纪念塔就矗立在旧址广场的中央,邓小平1986年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几个金色大字,被霞光映衬得熠熠生辉。
会师旧址的讲解员王彤告诉我们,当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随着斯诺的《西行漫记》闻名世界的时候,发生在会宁县城的那个标志长征胜利结束的瞬间,也被全世界知晓。
在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一幅小红军的画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画像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会宁后,敌机不断空袭会宁县城。一天,会宁县百姓魏鸿儒3岁的儿子魏煜在街上玩耍,一枚炸弹眼看就要落下来。正当魏煜摔倒在地的时候,一位小红军猛地扑在他身上……炸弹爆炸了,魏煜只被炸伤了左腿和两根手指,而小红军牺牲了。
为世世代代铭记红军的恩情,魏鸿儒把小红军葬在了他家祖坟旁,每年祭拜。魏煜长大后娶妻生子,魏鸿儒给3个孙子分别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
现在的魏长征在会宁县城经营一家裁缝铺,他的两个哥哥也都有自己的事业。每年清明节,一家人还会到祖坟上为恩人小红军献上一束鲜花。
“面对革命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寻访中,大学生们一次次陷入沉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走出纪念馆,雄浑的《长征组歌》响彻在红军会师旧址的上空。时空巨变,让每一位来这里瞻仰的参观者感慨万千。
战火的硝烟已经远去,留下的是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财富定会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专家访谈】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主任杜永胜: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了,这是中国革命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为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 激发“最美”现象:杭州价值观教育向纵深推进
- 浙江树人大学学子寻访红色故都 瑞金永不褪色的"红"
- “红色炸弹”不断来袭 实在让我欢喜让我忧!
- 红色沅陵城泪别英雄——追记江山籍消防战士吴奇龙
- 记者与杭城学子寻访“长征第一山”:我们不会忘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