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 68岁的林成行,是永嘉乡间一位戏曲瓦当收藏者与研究者。
戏曲和瓦当,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在他家“瓦缶斋”中,有着令人惊叹的结合。在9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林成行小心翼翼地从6个大柜子抽出一个档案壳,一片灰黑色的瓦当就躺在塑料泡沫的怀抱里,上面的图案是一组古装人物像。林成行说,这图案是《千金记漂母施食》戏中的一个场景,“瓦缶斋”里收藏的全是这样以戏曲场景为表现形式的瓦当,简称戏曲瓦当。
这一屋子的瓦当,就是林成行近20年寻寻觅觅的成果。在乡间人们熟视无睹的瓦当中,他发现了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首次提出“戏曲瓦当”这一崭新的研究命题。专家称,这对南戏策源地温州戏曲历史乃至全部中华戏曲历史的研究,极具创新和建设意义。
戏曲瓦当,温州独有
“自己搜集研究戏曲瓦当,缘于小时候拾掇的瓦片和对永昆的研究。”林成行说,上世纪50年代末,在家乡原黄田镇千石村读小学时,自家隔壁的一座明代老宅遭火灾,留下残垣断壁和败瓦。他经常去其间翻找蟋蟀嬉戏,看到一些印制有人物形象的瓦头,觉得很好玩,便也经常拾捡几片带回家置于楼阁上。
40多年后,时任县政协秘书长的他拟议编辑《永嘉昆剧》时,联想到了小时候拾掇的瓦当,觉得这些瓦当的人物穿戴服饰、动作形象与戏曲有些关联。但令林成行感到奇怪的是,印制有戏曲故事、传奇人物的瓦当很罕见,到目前为止,戏曲瓦当仅发现于浙江南部温州辖区内。
“戏曲瓦当温州独有。”林成行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并萌发研究瓦当的想法。他辞去县政协秘书长职务,开始省外、省内调查。林成行说,调查的方法是先省外、后省内、再市内,围绕这三个圈层进行,为了证明他的设想,林成行坚持了近20年。
从1996年至1999年,林成行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古建筑较集中的城市和地区,特别是南方各省市古建筑的集聚地。1999年,他开始在省内温州市外调查,足迹遍及杭嘉湖平原,浙中、浙西山区地带的古村落及典型古建筑500余处。
旧时代文人曾将“瓦缶雷鸣”贬作不登大雅之堂的俗音,但在林成行看来,这种声音没有矫揉造作,是民间之声。历史上俯拾皆是的瓦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真谛。他自谦为瓦缶,决心着力以瓦缶精神去探索已经消逝的文化。
林成行并不孤单。中国《收藏》杂志刊出了林成行的《温州明清戏曲陶瓷花檐》,紧接着《戏曲研究》《中华戏曲》相继发表了他的《瓦当奇葩南戏化石——明清时期温州瓦当戏曲现象初探》和《温州戏曲瓦当概述》的文章,目前已经有40多位专家为林成行的戏曲瓦当拓片考证和解读。
方寸之瓦,文化舞台
在发现和整理瓦当的过程中,林成行走入了一幅宏大的戏剧发展画卷。戏剧在浙南大地上已盛行了800多年,虽然士大夫们对戏剧是那么的不屑与鄙视,主张“厉禁严惩”,历代地方官员对戏剧演出的禁令不计其数,但戏剧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是因为戏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极其密切,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都会通过戏剧情节的惩恶扬善而获得传播,深入人心。
自明清以来,在浙南大地,凡是人们视线所及之处,戏剧场面和戏剧人物造型几乎无处不在——建筑物如屏风墙、梁栋、风窗、檐角等处;家具如雕花牙床、中堂桌椅、厨门抽屉、书案琴凳等;日用器物如竹编圆盒、木制鹤兜;其他如服饰中的围裙、小孩的奶兜等。把戏剧场景或戏剧人物浓缩在小小瓦当上,挂在房屋的檐头上供人欣赏,林成行觉得,这也是古人的一种创造,瓦片成了形形色色戏剧载体中的一种。
“在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里,如果说文献记载和剧本文学重在人文价值的话,那么形之于瓦当上的戏曲图像遗存对于南戏研究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林成行眼里,一枚枚瓦片构成了原生态的古本戏曲史图册,他认为其意义在于研究戏曲瓦当与温州南戏的关联。
南戏是否起源于温州,学术界仍有争议,这与缺乏足够的资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周贻白先生在《中国戏曲史》中说:“永嘉为南戏的发源地,自当有宋元遗范。”温州有句古话,叫做“墙外看门台,墙内看花檐”。为此,只要经济条件可以,传统建筑都在门台、花檐装饰有八仙庆寿、仙女下凡、穆桂英挂帅、天官赐福、神仙道化类图案或戏文。
林成行说,如果能解读出瓦当上的戏曲,不仅为周先生的观点提供直接的证据,也为南戏源于温州提供了实物新证、力证,而且可以进一步解开学术界关注而又困惑的诸多南戏问题。
唱不尽,在瓦缶
对于林成行来说,近20年在屋檐上的找寻让他感悟人生;瓦片不仅让他走近了古人的生活,也让他有新的领悟。
林成行说,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东西往往熟视无睹,而他恰恰把目光锁定在这些被遗忘的事物上。古人讲“道在瓦甓”,小小瓦当不就是散发着秦汉瓦当的动人遗韵,折射出一部活生生的明清江南社会史吗?戏曲的鼎盛已经过去,能保留下来的形象只是古人生活过的印记或符号,作为一种记录,瓦当真实地告诉后人,先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史。
戏曲瓦当在中国瓦当史上堪称破碎的凄美,而他就是要把这份美重新展现给现代人。在瓦砾滩上挑挑拣拣,已经是他的习惯,林成行积累的碎片比整片还要多。他觉得,每一块碎片,看似粗糙而又单调,其实是劳动者的内心独白,是先人在每一次诉求中完成的与天地的对话,让人联想原初时的庄重气势。它所展现的奇异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作为建筑构件本身,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
林成行写过这样一首《自度曲》:檐瓦斑斓,经几许风狂雨骤?数百年,形销纹蚀,神韵依旧。荆刘拜杀檐头演,生旦净末金石镂;唱不尽、世间悲欢事,在瓦缶。九山畔,萧韶凑,高公笔,传不朽,更角抵杂耍,鹘伶声嗽。宫阙空前已作古,瓦舍勾沉又新秀,喜解得,叮咚滴水瓦,把曲度。
曲中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哲学——人生与瓦当一样,经常遭遇破碎。劳碌奔波,困顿挫折,常使身心疲惫不堪。然而,这就是生活。夜深人静之时,随意翻弄着各种瓦当碎片,躁动的心灵得以安慰。碎片给人以联想,蕴含着新的生命力量,更能给读懂它的人以发现完美的希望。
这江南瓦当,是独特的和唯一的。无论从戏曲史、美术史、建筑史乃至服饰史角度看都是值得深究的。不禁问林成行,你下一步打算做些什么?他想探讨戏曲瓦当与南戏的联系,筹集一些资金开个戏曲瓦当研讨会,开展国际交流,使温州的戏曲瓦当大彰于天下。
- 《九斤姑娘》台湾首演成功 浙江戏曲受热捧
- 浙江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作品展演开幕 从艺55周年
- 慈溪36岁戏曲达人:26年收藏了2000多种戏曲音像资料
- 猜灯谜唱戏曲送电影 青田向群众派发新春文化大礼包
- 上城区“戏曲港”有了专门的越剧教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