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哲锋 摄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 上虞章镇的红心猕猴桃今年经历了一场虚惊。
就在两个月前,“卖难”“滞销”的传闻甚嚣尘上,而昨天章镇镇政府提供的数字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总产量3000吨,销售额达到9000万元,而去年则为1000吨左右。在产量增加两倍的情况下,猕猴桃的售价仍保持在40元/公斤左右,基本与去年持平。
而对大部分散户桃农来说,面对“产销两旺”的结果,却有恍如隔世之感:“8月初有人上门收购,我早早以26元/公斤的价格卖掉了。初步估算下,因为没想到后来能卖出40元/公斤的价格,家中五亩多猕猴桃少卖了三四万元。”一个叫王华夫的桃农告诉记者。
从8月到10月,上虞猕猴桃走过了一波过山车式的行情。而滞销传闻,则起于一个电话。
那是8月下旬,台风“海葵”刚过,章镇章家埠村叶女士家里的2000公斤猕猴桃提前采摘了。面对这么多猕猴桃,叶女士心里有些慌:她是第一年种植猕猴桃,手中没有销售渠道。行情怎么样?价格能卖多少?她心里没底。急中生智的她想起了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的“范大姐帮忙”。
节目播出后,叶女士的猕猴桃如愿卖出去了。但是,章镇猕猴桃“卖难”的传闻,也不胫而走。
A产能扩大引发的“售难恐慌”
被台风“海葵”催化后,在章镇迅速发酵
“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台风袭击让猕猴桃提前成熟,加上种植面积扩张,不少桃农缺乏销售经验和应有的心理素质。当传闻碰上台风后,‘卖难恐慌’一下子集中释放并蔓延开来。”上虞章镇镇党委书记王永表这样分析滞销传闻滋生的土壤。
一切缘于前几年章镇红心猕猴桃的俏销——“在我们章镇,去年种猕猴桃每亩可以净赚四五万,零售也可卖到50元/公斤。”王永表告诉记者,章镇的红心猕猴桃2001年由一名农户从四川引进,因为效益好,2008年该镇农户开始大面积种植,短短几年里,全镇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百亩跃升到5000多亩。
当产能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对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的担忧,几乎是合理而且必然的。这在散户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散户销售渠道单一,也没有冷库,完全是等客上门。当产能维持在一定平衡点的时候,他们的销售还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一旦出现某种波动,像今年采摘季还没到,猕猴桃就大批成熟了,这些主要依靠客人上门的种植户便束手无策。”上虞章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徐明告诉记者。
“大多数散户都是第一年收获猕猴桃,缺乏销售经验,稍有风吹草动就产生恐慌情绪。”徐明说,台风让猕猴桃采摘期提前并集中,对销售心里原本就没底的桃农更加慌张,都急着把猕猴桃卖出去。
另外一个因素是,猕猴桃每公斤卖到10元以上就有利润了。这也是很多农户在恐慌情绪影响下愿意以较低价格“贱”卖猕猴桃的原因。“横竖有得赚,只是多赚少赚的问题。所以从8月下旬开始,有些农户觉得似乎到不了去年40元左右一公斤的价位,就以24~26元一公斤的价格开卖了。”
B吆喝力度空前,集体品牌推出
产量激增的章镇红心猕猴桃安然度过“滞销”危机
3000吨猕猴桃销售一空,在国庆长假期间还供不应该求,这种产销两旺的态势,让章镇很多桃农体会到了“不淡定”的悔意。
章镇和谐果业专业合作社老总叶志军用“大大出乎意料”来形容今年的行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桃农在后悔,因为每亩至少少卖万把块钱。”
事实上,这场过山车式的行情,最后之所以有惊无险,跟政府的提前谋划和卖力吆喝也是分不开的。
8月底的上虞猕猴桃采摘节上,杭州最大的水果超市“叶氏兄弟”掌门人作为特别嘉宾被邀请。同时受邀的,还有杭州一些大型超市采购部门负责人。
上虞章镇镇党委书记王永表说,针对章镇猕猴桃,今年吆喝的力度是空前的,镇政府在宣传推介和积极构筑渠道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通过镇政府牵线搭桥,一些合作社与上虞“一百”、“大通”及“叶氏兄弟”等大型商场超市积极洽谈,章镇红心猕猴桃直接进入超市销售已指日可待。在品牌营销上更是动足脑筋,通过打造“舜阳”这一集体商标,有效地避免了猕猴桃大户之间的品牌无序竞争。
在经营模式上,镇政府一直在鼓励桃农抱团作战,目前全镇已经有78家合作社,整体发展势头不错。在科学种植方面,也以给予大额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户安装大棚,提高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一颗猕猴桃,为章镇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今年的国庆长假,前往章镇休闲观光的市外游客有上万人,其中有大量来自上海、江苏等周边地区的自驾游客人。他们多是冲着红心猕猴桃来的。
“我们章镇镇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据估算,今年总产量可达3000吨以上,我们的目标是万亩猕猴桃基地。”王永表说,一旦万亩猕猴桃基地建成,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便有了基础,对中心镇建设也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C
下一次危机袭来时,
章镇猕猴桃该如何度过?
这次滞销传言,是一笔额外的财富
也是一个必须应对的课题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几年,章镇猕猴桃产量还将有新一轮增长。
据章镇镇农办的一位农技人员介绍,猕猴桃投产后亩产量能从500公斤左右逐渐增加到1500公斤左右。而对新种植户而言,从种植到产果需要三年时间。因此,从前两年种植规模推算,今年章镇的红心猕猴桃已进入了第一轮旺产期,以后随着投产面积的增加,产量还将逐年增长。
众所周知,农产品种植业一旦产量过剩就面临“果贱伤农”的怪圈,对正处于上升期的章镇猕猴桃产业来说,“虽然今年没有滞销,但明年还真不好说了。”一位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上虞猕猴桃从无到有,从有到出现‘卖难’,体现了自然的经济规律,不值得恐惧。”上虞市农林渔牧局局长陈国仁对记者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其规律,产量扩张到一定时候出现滞销,也是很正常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上虞猕猴桃产业就要裹足不前呢?答案是否定的。”陈国仁说,上虞猕猴桃产业还要继续发展,通过优胜劣汰后步入更加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然而,如何在“优胜劣汰”中实现“良性循环”,这里面还有很多课题有待破解。
“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大的隐患。”据了解,合作社是上虞章镇近年来伴着猕猴桃产业而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因为“抱团取暖”,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市场营销能力,从种植、采摘、储存到销售的渠道都比较畅通,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农户抗风险能力。然而,跟5000亩种植面积、680多家农户的总量相比,纳入78家合作社的260多家农户只占了较小的比例。大量散户在营销渠道、市场意识、经济实力上处于下风,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很容易陷入被动。
另外,由于猕猴桃种植没有很强的地域限制,除上虞以外,眼下在周边地区已出现了红心猕猴桃的种植风潮。“一旦红心猕猴桃不只是章镇的特色产品,其市场空间被分割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价格或将出现下滑。”
章镇红心猕猴桃产业眼下走的是精品化之路,相对昂贵的价格是获取高利润的基础。但较高的售价也制约了销售空间。高价猕猴桃难以成为大众化水果,也是其未来市场空间不会无限制扩大的主要原因。
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经济学教授杨宏翔告诉记者,章镇猕猴桃产业总体上正处在上升期,短期还不至于“产能过剩”。但假如周边地区大规模跟进,对于未来的冲击还是可以提前预计的。她认为,提高存储技术,让猕猴桃的上市季节拉长,或未雨绸缪走“农转工”深加工路子,投入技术研发、延长产业链,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