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意老人近照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 今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最长寿的宁波老人虚岁109岁,名叫林如意,生于1904年10月,曾住在海曙区天一广场附近,多年前已移居上海。如今她是300余人的毕氏家族的“大家长”,享受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下个月,这个大家族将齐聚杭州为林如意老人做寿。昨天,在宁波的林如意老人的侄儿毕伟芳,向记者讲述了老人的故事。
嫁入大宅门夫家店铺名气大
老一辈宁波人都知道,解放前,在咸塘街126号有一家挂着“毕裕兴顾绣店”金字招牌的绣花店(现在整体拆除,成为天一广场的一部分)。
那是一座四面都是高高风火墙的院子,南面一排店铺,有三层,店铺三分之二是工场,专门制作、销售红白喜事用的刺绣品。工场里有五六个工人,主要制作成品,半成品和刺绣等都采用外加工的办法,发给效区农村里的年轻姑娘。
这家绣花店就是林如意的公公开起来的,由于经营得好,在当时的宁波城里小有名气。毕家的子女个个有出息,其中小女儿毕玲(丈夫毕耀庭的妹妹)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外交部原部长吴学谦的夫人,她今年93岁,身体也很康健。
1927年,24岁的林如意嫁到毕家时,丈夫毕耀庭已继承了父业,成了绣花店的老板。林如意也开始了在咸塘街一座大宅内的生活。
林如意的侄儿毕伟芳说,因为经商,父辈与祖辈经常在外面,大宅内就生活着林如意和婆婆两个人。但是林如意对婆婆极为孝敬,并烧得一手好菜。
“伯母(林如意)性格豁达开朗,从来不与我奶奶红脸,我奶奶这人并不好相处,但伯母与她关系处得非常好,把老人的生活照顾得极周到。”
林如意的长孙毕九如,今年已72岁了,住在杭州。他说:“奶奶(林如意)做得一手好菜,做的鱼松和肉松特别美味,阿太(林如意婆婆)当面不说,但是背后夸奖过她。”
林如意的老街坊们对这位“毕家阿娘”也记忆犹新,老邻居张岳英说:“老人平时为人十分谦和,我们小的时候,家里遇到经济困难,老人总会隔三差五地送来吃的。”
搬出老宅支持天一广场建设
自嫁到毕家后,林如意就一直住在咸塘街126号,亲眼目睹了这里发生的变化。解放初期,国家号召实行公私合营,她支持丈夫带头将经营多年的店铺并入国营工厂;当政府号召大办公共食堂和幼儿园时,毕家又将自家的客堂和家具捐献出来。
1999年,当得知政府要在咸塘街一带建造天一广场时,林如意二话没说,从居住了70多年的老宅搬走,住到上海的大儿子家里。
老人虽然人在上海,但一直牵挂故乡宁波的变化,想来看一看天一广场。2009年国庆节,80多岁的儿子陪着她重回阔别10年的故地。
现在林如意身体很硬朗,毕九如说:“下个月接奶奶来杭州过生日,当天回来。我们还担心她吃不消,她连说自己吃得消。”
毕九如说:“奶奶现在除了睡眠不太好和行走困难外,身体上好像别无大碍。从100岁起,这些年奶奶好像变化并不大,头脑依然非常清晰,只是耳朵有一点背,不过还不算严重,过去的事情依然记忆深刻。她常讲的笑话是:‘我户口在宁波,人在上海,阎罗大王找我不到,所以让我活到现在。’”
林如意老人有6个儿子、3个女儿。毕九如说:“我们这一代人不仅都成了家,相当一部分也要当爷爷、奶奶了,但是我们依然是孙子辈,因为我们的奶奶还健在,整整五代人。奶奶100岁的时候,我们毕家这一脉已有273人,现在问我有多少人,我也说不上来,毛估估可能超过300人了。”
生活简单早睡早起爱吃水产
林如意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吃水产,特别是海产品和贝壳类水产。毕九如回忆,过105岁生日的时候,中午吃了一只大闸蟹,没有人帮忙,吃得干干净净。晚上菜很多,但是她非要吃螺蛳。
毕九如说:“很多人都问奶奶养生秘诀。家里人也想过,也没有啥特别的。”毕九如说老人的生活习惯很简单:早睡早起,喜欢吃水产,每月初一、十五吃素。
不过,记者在翻看毕氏大家族图文集时,看到这样一段话:毕家几代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孝,现在叫尊老。其实,儿孙孝敬、家庭和睦也是老年长寿的最大秘诀之一。
-相关链接
宁波现有百岁老人164位
昨天,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9月底,宁波市有百岁老人164名,慈溪最多,一共有40多名(慈溪的老年人口基数比较大,占了全市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
较去年,宁波市百岁老人又增加了3位。按照国际标准,称得上长寿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0位。按宁波常住人口500多万计算,宁波还没达到长寿地区标准。不过,宁波市百岁老人约占30/100万,明显高于全国(约14/100万)的占比。
市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说,2006年底时,百岁老人为117位,短短5年间,就增加了47位,这也是宁波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提高的一个生动反映。在多年来对百岁老人的上门拜访工作中,他们总结出百岁老人们共同的长寿“秘诀”是“三不两要”:不生气、不懒惰、不挑食,要乐观、要环保。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