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 昨天是第31个世界粮食日,也是我国开展的第22个世界粮食日。近日,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浙江是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大缺粮省份。金华的情况如何?昨日,记者走访市区一些餐馆、酒楼、食堂发现,虽然有部分市民节约粮食的观念较强,但仍然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有的场合这种现象甚至已成风气。
不少人喜欢在“吃”上“摆谱”
许多市民在外就餐,不论是用公款请客还是自掏腰包,逐渐形成的现象是讲排场、比阔气,菜点多了吃不完的现象比比皆是。可出于面子问题,将吃剩的饭菜打包的食客却不多。
昨日中午,记者在江南某酒店看到,一些包厢内顾客走后,留下一桌的佳肴,甚至还有不少菜基本没吃。其中,一个十余人的饭桌上还有一大盘白米饭,美食瞬间变成了餐厨垃圾,让人心中隐隐作痛。该酒店相关负责人朱晓军告诉记者,虽然一部分客人有打包的习惯,但大多局限于中老年人,多数年轻人用完餐后不会将剩余饭菜打包。该酒店每天的客流量保持在1000人次左右,每天的餐厨垃圾就超过了150公斤。
“客人为什么不打包?一方面是碍于面子,还有就是觉得麻烦。”据市区江北一餐馆服务人员介绍,餐馆内贴有“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请打包”以及“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粒粒皆辛苦”等关于节俭的提醒。
“您好,需要打包吗?我们为您免费提供餐盒。”提醒客人打包的服务员小李告诉记者,以前客人打包的情况比较少见,“现在就餐完毕后提出打包的客人比以前多了”。不过,据小李观察,打包者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不喜欢打包。“这跟不同时代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年轻人不喜欢吃剩菜剩饭,也嫌拎着不方便,都不愿打包。”据市区一回收泔水的男子介绍,随着市区餐饮行业发展,近年来,废弃食品垃圾迅速增长,他将这些垃圾回收给养猪场作为猪饲料,算是“回收再利用”。
记者随机采访一些就餐市民,大部分人都反映,除了家庭聚餐或与较熟悉的朋友吃饭会打包剩菜,一些宴请的场合并不适合打包,所以浪费的情况在所难免。
自助餐和婚宴是“重灾区”
昨晚7时,在江北商场内一家自助餐厅,正值用餐高峰期,有的消费者左手已经端了满满一盘菜肴,右手仍忙不迭地找空盘子;有的人在冰块上翻来覆去找最大的三文鱼;还有顾客正在抢着拿刚切好的西瓜。有一张双人桌上,不等桌上的食物吃完,两人又轮流“出击”,不断取来食物。大约一小时后,两名顾客餐毕离去,桌上杯盘狼藉,仅吃剩的食物,就够两个人吃饱。记者在餐厅里转了一圈,发现把所取食物吃干净的消费者寥寥无几,不少已就餐完毕的餐桌上仍残留着许多食物,有的食物甚至一口没吃就和用过的纸巾堆在一起。
“到自助餐厅,当然要吃够本”,不少消费者都抱着这样的心态。
除了自助餐,婚宴也是“重灾区”之一。刚刚摆完婚宴的新娘王女士告诉记者,没想到婚宴价格涨这么多。“稍微上档次的酒店办婚宴每桌在2388~3688元,再讲究点就得近万元一桌了。”而王女士发现,与婚宴价格节节攀升相对应的是,婚宴浪费愈演愈烈。她和爱人在江南一酒店摆了30桌婚宴,每桌标准为2688元,含16道菜。客人走后再看,一盘烤羊排仅吃了不到1/3,清蒸桂花鱼只吃了一半,有的菜几乎没有人动过。爱人杨先生算了一笔账,以每桌40%的菜剩下来计算,每桌就有大约1000元钱被白白扔掉。
记者采访了多名餐饮业人士,他们都表示,婚宴是喜事,为了面子,新人在准备婚宴饭菜时多持有“宁可剩下,也不能不够”的原则。而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酒店总是想方设法包装推销婚宴,这也助长了婚宴浪费之风。心理专家黄恩分析,一方面是如今的婚宴菜肴丰盛,想整桌都吃完基本不可能。另一方面,现在结婚的年轻人,从小生活条件相对较好,节俭意识不太强,婚宴打包的风气没有流行起来,宾客会碍于面子不会主动打包。
“一人一个菜”,“吃不完兜着走”
市区一餐饮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中国人讲究待客之道,习惯于用丰盛的菜肴招待贵宾、宴请亲朋,此乃人之常情。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市民在就餐消费时,只“爱面子”不“重实情”,亲朋好友聚会,本来点10份菜就够了,可为了显示大度和热情,非要点20个菜不可,为表情意,推杯换盏,“奢侈”一把似乎不过分,最后即使剩得再多,甚至有的菜未动,大家也不愿打包带走,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为了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近几年,市区不少餐饮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在客人点菜时,服务员会询问就餐人数,如果菜品远多于用餐人数,服务员会善意提醒,避免过度消费。在客人入座时,服务员还会询问客人人数是否有变,是否需要减少或增加菜品。引导消费者吃多少点多少,宁可不够再加,也不要剩余,并注意科学打包,以避免浪费。
点多了吃不完怎么办?何建新是市区百老汇的厨师,他说,“文明餐桌”提倡“吃不了兜着走”也是美德,消费者应当勤俭节约,做到吃不完要打包。另外,要从源头上解决浪费的问题,就是适量点菜,如何做到适量?就是坚持“一人一个菜”原则。“一般来说,一人一个菜就够了,如果要多加点,比如4个人点5个菜,10个人点12个菜,也差不多了,无需多点。”
那些年,关于“美味”的故事你听过吗?
一筒干菜:“1960年,我已经18岁了。”年过七旬的王大伯回忆起那时候的“美味”,是一筒干菜,而且是“发霉”的。“那时候粮食少,我又长身体容易饿。老母亲特意给我做了一筒干菜补充营养。油不多,却很香。”王大伯带着这筒干菜参加集体劳动,就餐时就悄悄躲到一旁自己吃。就这样一筒干菜,直到吃发霉了,王大伯整整吃了1个多月。
酱油拌饭:“1970年,我才12岁。”市区一机关公务员何福清如今已50岁出头,谈起自己小时候的美食,他直言最爱吃酱油拌饭,“那时候吃饭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菜,有时候根本没菜。我家位于金华郊区的农村,上小学时,母亲每天早上给我装好饭盒,没菜的时候带点酱油。中午饭蒸熟以后,就把一点酱油倒进去拌好。虽然简单,但是很好吃,每次都吃得一粒饭都不剩。”
半块肥肉:“1980年,那时候肉还凭票供应。”吴女士小时候最爱的美食是肥肉。到了过年过节,家里会买肉庆祝。那时候家里孩子多,有肉父母也不舍得吃,都留给孩子们。一年春节,吴女士在餐桌上看到心仪已久的肥肉,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来,刚准备放到碗里,却由于肥肉滑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吴女士的父亲当时就狠狠骂了她一顿,说她“糟蹋粮食”,“现在,家长都求孩子吃肉,当时真是不可想象。”
- 集合吃、住、游、玩、购 浙江农家乐要朝集群区发展
- 温州百岁长者全省最多 她是浙江省最高寿老人
- 浙江稠州银行男篮低调面对新赛季 力争打好常规赛
- 浙江省舟山市考察团一行来阿考察
- 浙江省援疆项目2012年第三季度运行情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