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期间,中国银联持卡人在境外的交易额同比增长了33%。于是有媒体根据2011年黄金周中国游客240亿元的出境消费额,估算出今年黄金周国人境外消费将达到480亿元以上。可谓中国人的黄金周,外国人的“黄金”周。央视评论因此调侃,内需似乎有点儿冷要扩大,但是我们在刺激外需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至于有人问,欧洲2000亿奢侈品销售额,中国游客其中占去了1000亿,中国应不应该打一场消费保卫战?
当然在全球化时代,内需外需本来就不是泾渭分明。有人在国内买进口货,而走出国门消费的国人往往买到的也是“MADE IN CHINA”。不过,撇开咱实在制造不出来的奢侈品,譬如瑞士手表、法国红酒等等,大部分同类同款式的商品也要杀到国外抢购,这就让人感觉很难堪了。
第一个原因不外是便宜。“为什么中国人要去国外买中国货?因为比在国内买便宜。”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在博鳌论坛也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样一双耐克鞋国外卖20美元,打折时节更便宜,国内动辄上千,买个几双飞机票都赚回来了。国人当然趋之若鹜。除了一些商品税费比较高之外,“买路钱”太高也是个大问题。1公斤货物从上海到贵州,公路运输花费6到8元,而从上海通过海运运到万里之遥的纽约,却只要花费1.5元人民币。
因此,国外消费我为君狂,其实大部分是在回购国货或者中国制造。也就是说,不是中国货没市场,而是在国内买不起。可是,当我们试图动一动过路费这块蛋糕时,就有人嗷嗷叫了。前不久刚刚免费了几天的高速公路就大呼受不了,看来要想买便宜货,依然路漫漫。
另外一个拦路虎当然是假货泛滥。国外鲜见瘦肉精、皮革奶、毒饺子,这也是很多人不远万里沦为“走粉族”的原因。不过,营商环境恶劣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估计假货灭绝、天下清净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
因此当下回答如何打响消费保卫战,如何不让肥水外流似乎很难。中国徽派建筑有个著名的法则: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也就是说要做到肥水不外流,首先要有一个建筑规划让四面八方的雨水都归结在自家天井里。这个建筑好比机制,必须要在税费、物流、监管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拉动内需的机制,而不是空喊口号,却四处挖沟自毁长城,逼着消费奔流到海不复回。
- 婚庆出现“后黄金周” 节后新人仍扎堆结婚
- "黄金周"多数车商未能"淘金" 买车何时出手为宜?
- 新华时评:“黄金周效应”值得珍惜
- 出游热卷走买房人 史上最长假期带来5年来最冷楼市
- 节后旅游频现拦腰价 有时间不妨试试“后长假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