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 消费卡一直放在身边,吃完饭结账时却被告知,卡已经被“挂失”。说起前几天的消费经历,新昌消费者李先生就觉得特别生气,不仅持卡付款遭拒,还被人误解,这滋味不好受。
前几天,李先生在新昌一家快餐连锁店吃完早餐,掏出在该店办理的消费卡结账,可服务员却告诉李先生,这张卡已经被挂失,无法正常消费。李先生十分纳闷,卡明明就在自己身上怎么会被挂失呢?可店里的电脑系统确实登记了该卡挂失的信息。
双方争执不下,李先生一气之下拒绝结账,并拨打了12315投诉电话。
接到投诉后,新昌县消保委城东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对事情进行了调查。据了解,这张消费卡是李先生妻子王女士办理的,当时充了300元钱,办理后没有挂过失。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李先生还拿出了近期到快餐店就餐的消费券,证明自己经常来店里消费的事实。“我怎么可能一边挂失一边又拿着消费卡来消费。”李先生觉得自己被店方冤枉了,要求店方赔礼道歉。
为什么店方的电脑系统会显示这张卡已经挂失了呢?经过调查,消保委工作人员发现了问题,原来店方消费卡办理和挂失存在管理漏洞:办理消费卡时需提供消费者姓名和手机号码,而挂失时只需要报个名字。“估计可能是有和王女士同名的人前来挂失,恰好把王女士的卡给挂失了。”
最后通过调解,店方为消费者李先生重新办理了一张面值300元的新卡,收回挂失的老卡,赠送消费券50元并当面赔礼道歉。
“这起纠纷折射出店方消费卡存在诸多管理漏洞。”消保委工作人员建议店家在办理和挂失预付式消费卡时,最好能留下消费者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签名等能证明身份信息的资料,以便出现纠纷时有据可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