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不仅可聊家常,村民大会也在“榕树下论坛”的木牌下进行。陈翔摄
一座古村,谁是它最忠实的陪伴者?或许,就是村口的那棵大榕树吧……
榕树是温州人喜爱的树种,温州自古就是江南水乡,而大榕树则喜欢依水而生。平阳县万全镇的陈岙村,是我市历史文化村落,村子里,就有一棵颇有名气的小叶榕,被当地人称为“独木成森林,天下第一奇树”。
来到陈岙村正是午后,远远地就看到不少村民闲散地盘坐在大树下,榕树向四面张开的“伞盖”,遮天蔽日。相闻不如见面,这确实是一棵巨大的老树,村民杜润清见记者来看树,就饶有兴致地介绍:榕树高16米,树冠320平方米,曾被评为温州市“十大古树名木”。大树由于树干侧枝气根生长旺盛,相互盘缠落地生根,长成了三个支柱根,形成了三个形状、大小各异的“树洞”。树干自然形成一个“林”字,托起庞大而浓密的树冠,犹如一座艺术雕塑,是雨天避雨、夏日纳凉的好去处。
这棵榕树的树龄已经有330多年,不仅榕树老,连依附它生长的几棵树也颇有些年岁。杜润清指着树洞间的树干说:“本来是‘榕抱樟’,不过这棵樟树现在长得不好,反倒是后来新长的榆树长势显著。”此外,榕树的大枝杈间又攀附着石血、阴石蕨、槲蕨等多种药材,树上长树,叶上长叶,一年四季,叶子不断更替色调,有枯有荣。
榕树上挂着一块“榕树下论坛”的木牌,陈岙村书记朱传国说,坐在榕树下聊聊家常是村民们的习惯,自从挂上这块牌子,榕树下的话题就不仅仅是家长里短了,村民大会也会在榕树下进行。大榕树的四周现在用水泥浇筑了一圈围栏,朱传国说,村民都喜欢大榕树,这水泥围栏是前些年村民们自己筹资修的,为的是保护老树根系的泥土不会被雨水冲刷,此外,村里每年还会组织几个“后生儿”爬上树干喷洒杀虫剂,上下半年各一次。虽然大树枝桠纵横,但村里的孩童却鲜有爬上去嬉戏的。杜润清说:“谁家的孩子要是去爬榕树,回头肯定要被家里的长辈训斥一番。”他说,这几年虽然大榕树四周的农田少了,建筑多了,但大榕树的长势反而越加繁茂,这和村民们的悉心照顾分不开。对许多村民来说,对大榕树的喜爱来自于一种“宛若神明”的敬重。
1986年,摄影家邵家业先生曾将这棵榕树的照片,寄给远在台湾的马星野先生。被平阳人称为“新闻王”的马星野先生就出生在陈岙村,他是“平阳三王”之一,与“数学王”苏步青、“棋王”谢侠逊齐名。当时,拿到照片的马先生动情地说:“我记得,这就是长在村口的那颗大榕树。”
古树与古村,是一对协调的搭配。然而,看完榕树,记者问村民“村里还有多少古建筑”时,不少村民却摇头。杜润清带记者去看马星野先生的故居“马宅”,这里已然成为印证古村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这是一所传统的单层四合院结构的旧式民居,虽然整体的结构还算完整,但内部的状况却让人担忧,墙体上有开裂的痕迹,几处木结构也有断裂、虫蚀。杜润清有些遗憾地说,原来的“马宅”分东中西三个四合院,现在只余下两座,而马星野曾居住的中间四合院,还有一块名人写就的牌匾,现在也遗失了。环视“马宅”四周,尚见一方“马宅井”,杜润清说,马星野先生就是喝这口井的井水长大的,至今井水依然清澈。
不过,古树虽然繁茂,古井尚能解渴,但古村原来的容貌,却渐行渐远,渐渐湮没在岁月之中。
村头的古榕,成为古村的灵魂,那婆娑的影子,留下的只有历史的斑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