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又到一年秋收季。
眼下,位于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隆隆作响的农机穿梭田间成了当地群众秋收的“好帮手”,乡村田野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新建镇自2010年开始创建粮食生产功能区,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3000多亩,先后投入14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配合功能区发展,农业机械化迅速起步,目前全镇共有联合收割机9台,插秧机5台,播种机3台。今年,为了保证村民们的稻谷颗粒归仓,新建镇积极引导农机户进村入户帮助村民们收割。
昨日一早,一辆联合收割机开进了新建镇钦村村的稻田。这台“铁家伙”在地里来回驰骋,仅一会儿工夫,一大块田里的水稻就被割得干干净净,只见闪耀着金黄色泽的稻谷状如瀑布般地从收割机上的一个仓口倾泻而出。
村民钦瑞荣看着自家两亩水稻转眼变成了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感慨地告诉记者,之前光靠自己一个人收割,要花好几天时间,要割、要打、还要挑,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收割机不到半小时就搞定了,并且马上就能装袋,太轻松了!”钦瑞荣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坐在联合收割机上的刘设忠,是缙云绿野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自从合作社购进了两台新型进口收割机,他也就成了大忙人,镇上许多有连片稻田的村民们都来请他帮忙收割水稻。刘设忠说,近一个月来,向他们预约收割水稻的农民特别多,两台收割机每天都要一直工作到晚上六点多。
“收割一亩地得多少钱?”刚收割完钦瑞荣家的水稻,又跑来好几位村民前来咨询。“每亩150元。”刘设忠忙着向大家解释,主要收个油钱、维修费和雇请机手费用。村民们七嘴八舌,掐指算开了:往年收割水稻,家家都要请人,收割一亩水稻加上打稻谷要三四个工,每个工人的工钱就要七八十元,还要管三顿饭。这样,一亩地工钱算下来,至少要300元,而用收割机能节省一半费用。几个村民们当场下了订单,要求帮忙收割。
73岁的周兰仙家里有三亩多稻田,往年都是儿子帮着收割,今年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眼看当天收割排不上号,周兰仙特地找到了刘设忠,提前排上第二天的号。
“没问题,明天天一亮,第一个就收你家的稻子!”刘设忠对周兰仙打起了保票。
“那好,我明天一早就搬个凳子,在田边坐着等!”周兰仙乐呵呵地说。收割机在稻田里往返穿行,收割了一片又一片,一直到夕阳西下,还不歇工。村民们的谈笑声,收割机的轰鸣声,在广袤的田野上随风飞扬。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