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为人父,也不忘小学老师
不惑之年,你还记得老师吗?许多人说:“当然记得,像高中的张老师、大学的王教授。”如问你:“小学老师呢?”回答十有八九是“还真记不起了”。
但有人还记得,并且廿多年来每年都要去看望。以前是一个人,如今则带着上小学的孩子同去——10月21日,云溪乡中心小学老师吴景新,再次来到他小学老师毛月英的家。“老师,提前祝你节日快乐!”
“毛老师从1978年教我小学一年级,是班主任,1991年退休后住在衢州,那时我在衢州师范读书,就去看望老师了。”吴景新说,他上的小学是白水乡塘沿大队小学,一方面老师给他留下了很深印象,另一方面“我也是受父母尊师重教的影响下走过来的”,所以自己也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特别是娶了同为教师的妻子、有了孩子之后,深感“敬老”更应从尊师做起。
如何向老师表示经常性的敬意?1971年出生的吴老师这样理解:“心意到了最要紧,比方说,去农村老家时,带点绿色菜蔬给住在城里的老师,多抽点时间陪陪老师,就是一种真心意。”
10月22日,记者联系到了家住市区的毛老师,77岁的她开心地说:“景新这么多年年年来;今年在杭州工作的学生也来了。有这样的学生,我很高兴!”
记者感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做到?为人师、为人父者言传身教,很重要;不求轰轰烈烈,但真心所至,人人如此,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更美好,老人自然也会从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美好。
昔受“滴水之恩”今把小事做好做久
网民“无绪”,衢江人,34岁,曾在外地做生意,今年因为市场不景气,回衢当了一名“待业青年”。但他没闲着,回衢一个多月,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在今年8月下旬,组织起了“滴水”衢州义工群。10月21日,这个义工群和衢江区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共21人,来到莲花镇敬老院帮老人包饺子、打扫卫生、洗头洗衣服……
“为何也是选敬老院?”“因为我们做的都是平凡事,但是我想,把平凡事做好做久了,也就成了不平凡;再说‘滴水’的意思就是点滴之事汇成河润泽四方。”“无绪”如是说。
年轻人何以能有这样的想法?可以追溯到3年前。2009年,一场车祸中,“无绪”是位幸存者,10月19日,他说:“事后我想,如果在那场事故中就这样走了,我的精神生活就是一片空白;而且在救援中,我也得到了社会的许多帮助。就是从那时起,我想,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了。”
网络给了年轻人帮助,“无绪”在网上发现了纯民间的“滴水公益”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此后多次参加义工活动,今年更是把“滴水”义工群带回了家乡。“眼下已有30名义工,最小的21岁,最大的45岁,我们主要做敬老、助学、扶残方面的公益活动。”
记者感言:70后、车祸幸存者、待业青年、义工群负责人,这一组合让人感慨。经历过不幸,有人选择坚强,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网络年代,有人沉湎于感官享乐,有人寻求志同道合者,聚沙成塔、共同去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年代,温暖老人心,又多了个新平台新载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