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3日讯 记者昨天在龙游县湖镇采访时发现,工业经济的发展,为5万多湖镇人民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是集镇的面貌,还是村民的生活,乃至湖镇人的发展理念。
年轻人回乡打工盖新楼
湖镇过去有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如今家门口有了自己的工业园区,这些打工者逐渐回归,成了离土不离乡的新“企业人”。
33岁的新光村村民徐晓波,曾在诸暨打工多年,2008年回家在金龙纸业当了一名锅炉工。经过自身努力,他如今已经成为车间主任。
当天中午,记者来到徐晓波家新盖的三层小洋房,院子里种了很多观赏花。刚与他的父母聊了一会儿,门外驶来一辆起亚福瑞迪,徐晓波回来了。交流中,他说:“在镇里的企业打工,待遇和外面差不多。”
村民主任汪国有说,像徐晓波这样的青年,在湖镇还有很多,镇里的企业大部分职工都是本地人。
据湖镇镇政府统计,2003年,该镇登记的企业有664个,但规模都偏小,从业人员只有5683人,工业总产值不过69042万元。到2011年,镇里登记的企业减少到462个,从业人员却达到12472人,工业总产值542700万元。
做大企业追求社会责任
上世纪80年代末,湖镇曾诞生过闻名全国的卷烟批发市场,并催生了一大批坐拥百万资产的老板。今年当选为龙游县人大代表的浙江名龙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仙,当年在湖镇的卷烟市场上白手起家。1994年,湖镇卷烟市场没了。1997年,吴国仙夫妇离开了湖镇,去福建三明办了一家钢铁厂。
“我每个月都回老家看孩子,每次回来都发现有新变化。镇里设立了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我的心也热了。”吴国仙说,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回湖镇投资纺织产业。2003年,“名龙纺织”成立,并取得快速发展,从最初只有5000纱锭的生产规模,到现在的25000纱锭,而且新的厂房已经落成,明年将再上新的生产线,生产高端的纯棉精梳纱,规模也将扩大到60000纱锭。
吴国仙说,“企业做久了,有时候也想歇一歇,但我要对厂里的职工负责,企业做大了,不仅仅为了赚钱,还有一份社会责任。”湖镇镇宣传委员余利民说,工业园区里像吴国仙这样的本土企业家还有不少,他们都有相似的经历,也有相似的追求。
村里拥有“星级”泳池羽球馆
在新光村,最吸引记者的不是那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一条条健身路径和气派的灯光球场,而是一座很出人意料的现代化的标准游泳池,以及室内的羽毛球场馆。
游泳池是村里投资200万元建造的,今年7月1日开张,夏天时吸引了周边乡镇和龙游县城的很多人来游泳。
新光村的变化是整个湖镇十年巨变的缩影,而且这种变化还在不断延续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