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图
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 在距离温岭城区18公里的坞根镇坑潘村,一株树龄在800年以上的樟树被附近的村民口耳相传,更有登山爱好者慕名来到坑潘,只为一睹古树的“芳容”。这株历史的活化石,经历了大火的焚烧、雷电台风的肆虐,如今仍顽强地屹立在村头,舒枝展叶,被村民视如珍宝。
链接
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常绿乔木。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又为绿化树、行道树。因全株散发樟树的特有清香气息,故在民间多称其为香樟。
樟树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古樟曾是一个生态栖息园
谈起这株古樟的历史,坑潘村村委会主任——60岁的潘昌东和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都摇摇头,“我们都不知道这株树是谁种的,潘氏老祖宗迁移到这里时,就已有了这株树,从我们记事起,这树就如现在一样粗壮。”他们还曾用皮尺对古樟进行过丈量,通过圆周率计算出树干直径为2.74米。
在坑潘人的眼里,这株树就是一位长者,见证了坑潘的薪火相传。
“我们代代坑潘人都是古樟下长大的。”老人们说,以前的古樟就像是一个生态栖息园,到处都是鸟窝,有斑鸠、喜鹊、八哥、猫头鹰,还有松鼠上蹿下跳,有时甚至还能看到蛇吃斑鸠的生物链画面。
“我记得五六岁时,比我大一点的孩子经常爬上树捉鸟,我个子矮上不了树,只能在下面干着急,大孩子就让我帮他们挠痱子,然后送我一只小鸟。”潘昌东回忆。
“以前,拿一把伞在树底下不停地旋转,没一会儿,小猫头鹰就被我们转晕了,从树上‘啪’的一声掉下来。”81岁的潘正明一边回忆一边哈哈大笑。
如今鸟儿越来越少,但古樟树下,仍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午饭后、晚饭后,扎堆的村民绕树围坐,拉拉家常、唠唠嗑。经过古樟的摊贩,也喜欢停下担子坐在树下歇歇脚,最繁华的时候,这里开了三家小店,一做完农事,树下座无虚席,谁家找不到孩子了,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古樟边。
几经劫难:曾被火烧、被刀砍
如果不是35年前的那场大火,古樟应该更加枝繁叶茂。
对于这场大火,稍微年长的坑潘人都不会忘却。“村里有户人家生病了,迷信说是因为樟树里住着妖怪,那户人家的阿婆就在樟树边烧香烧纸钱,还把点了火的纸钱往树洞里塞,火就着起来了。”潘昌东说,那场大火从傍晚烧到第二天早上,消防队员用了将近20个小时才把火扑灭。
村民们都以为古樟活不成了,没想到来年春天,竟然又长出了新枝。只是,原先几十米长的枝干大量枯断。“原先这周围都没有这么高的房子,是大火后枝干断了,村民才在附近建了房子。”
村民夏金荣的家就在古樟边上,有些枝干都已蔓延到她家的阳台。她告诉记者,大火前,这里还是一块田地,她经常在古樟繁茂的枝叶下劳作。大火后因为枝叶断裂,腾出了空间,他们一家才在这块田地上修建了如今的三层建筑。
也正是那场大火后,村民们更加珍惜这株古樟。前几年,有人谣传古樟皮可以治疗风湿病,周边的不少人用刀砍剥树皮,村民发现这些行为后,及时进行了制止。“除非是一些枯死的树枝,否则我们村里不容许他人砍伐。”潘昌东说。
为了保护古樟,前几年村里在树周建了一排椅子,一是为了让大家与树保持距离,同时也为村民休憩提供方便。
村民着急:古樟快被白蚁“咬死了”
一如自己的孩子,村民甚是爱惜古樟,许多年长的村民总是习惯每天到古樟下绕几圈,看看生长情况,哪里枯了、哪根是新长的枝子,他们都一清二楚。只是,这些年来经过大火的焚烧,再加上暴雨雷电的袭击,古樟中部被蛀空,成了白蚁的安乐窝。
“每年农历二三月,白蚁长翅后一阵阵飞出来,大家在树下乘凉都会受影响。”而村民最担心的是,白蚁长期寄居在树内,会将古樟摧残致死。“我们曾经用过杀虫剂,但都无济于事,治蚁专家也曾治理过,也收效不大。”村民指着几个窟窿告诉记者,他们希望专家能给出详细的治疗方法,救救古樟,还古樟一个健康的“身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